关于内燃机车的制造,其实朱高燨蓄谋已久,当蒸汽船只出现之时,蒸汽时代就已经走上了顶峰。
而眼下琼州似乎已经将蒸汽科技发展到了极致,继续推进蒸汽的研究,成效并不会太多。
毕竟,热效率的传递是有限的,蒸汽作为介质这一点,就决定了其热效率不可能超过直接使用热源。
继续研究下去,至多就是采取更易导热的材料,将导热系数提高,同时增加燃烧效率,边际效应极为严重。
故而自从北上之后,朱高燨就点亮了内燃机,并开始依照科技树,逐步设计一种适应琼州当前实际状况的内燃机。
玩过文明类游戏都知道,科技树虽然需要慢慢推进,可科技的前进,却不需要整体科技同时前进,而是只需要将某种领域的科技推倒极致,研究其他的项目速度便会大大降低。
眼下琼州的状况就是如此,看似刚刚进入蒸汽时代不久,但实则在这块土地上,内燃机出现的条件已然成熟。
因是琼州在研究内燃机之前,就在朱高燨的示意下抢先点亮了化工科技,通过长时间的实验掌握了石油裂解技术。
同时,琼州发展的过程中,钢铁产量逐步上升,部分手工车床的制造经验日益成熟,可以进行批量制造。
而在原本内燃机的历史上,内燃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其概念提出于十八世纪末,直到十九世纪前期,方才出现理论雏形。
到十九世纪中期,第一台煤气内燃机出现,但因为煤气储存的能量不高,故而这第一台内燃机的热效率仅仅到了4%。
此后内燃机的研发就陷入了长时间提高效率阶段,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终于将热效率提高到14%,转速提到了156.7转每分。
这个速度有多低呢,打个比方,现代车辆正常行驶六十公里时数,转速大概在1500转到1800转。
即此车速度每小时,也就六公里,和人步行数度差不多,压根没办法投入日常使用和生产制造。
这种情况,直到石油投入了使用才有了转变,随着燃料从煤气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内燃机的热效率和转速就飞快提升。
十九世纪末期,第一台立式汽油机出现,瞬间将平均转速200转的内燃机,提高到了恐怖的800转!
这个转速,已经可以适应交通动输机械的要求,全力运转起来,其速度能达到二十五公里每小时,超过一般马匹的平均速度。
但朱高燨设计的内燃机,远比这些更为高效,其设计的内燃机和后世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相似。
整个过程中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步骤,周而复始,通过提高内部气压,真假燃油效率。
当然,这种更为精密的发动机,制作难度更大,要求更精细的模具和更精细的部件,对工人水平考验极大。
不过好在琼州岛上有一群熟练的高级技工,这些技工本来都是匠户,自从南下琼州之后就一直在帮朱高燨手搓零件。
其中技术最厉害的,已经达到了后世八极钳工的水准,这个水准,只要有工具,便能手搓任何精密器械,内燃机自也不在话下。
经过了半年多的打磨和制造,此时在琼山军工厂中,已经陈放着一辆灰色的小型卡车。
车身整体长三点五米左右,由前车厢和后方的货装箱组成,造型颇为优美,既有钢铁的硬朗,也有华夏特有的审美流线。
朱高燨绕着车辆看了一眼,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蹇磊笑道:“此车制造之后可曾先行试验。”
在他身前,军工的总工程师蹇磊正带着一种技术人员恭听教诲,一听此言便回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