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永乐大帝下诏宣战勃泥,这是大明立国以来第一次对属国宣战,也是第一次将附属国除名。
直到消息传出之后,一众南国的使者这才知道大明朝是动真格了,以前那个慷慨的大明朝不复存在,变成了一个极度嗜血的王朝。
对此,渤泥国使臣最为激动,急忙开始寻找关系,试图面见朱棣,缓和现在和大明朝的关系。
可这时,他却发现以往投个名帖就能面见的朝廷大臣,此时纷纷闭门拒客,给点钱财就能贿赂的舍人也开始拒绝交往。
就连和他一道入京的诸国使臣,也纷纷和他划清关系,到了这里,渤泥国使者才发现说什么同盟入京,那都是狗屁。
一旦涉及到和大明朝开战的问题,周边国家都会立即偃旗息鼓,唯一还肯接纳他的,只有作为宗主国的满剌加国使臣。
但这位使臣也没有任何助力,只是劝解道:“现在大明朝的皇帝已经发怒,大明的军队将开往勃泥。”
“趁着现在还没开始交战,尽快回去劝解渤泥国王入京告罪,不然来日大明朝的铁蹄南下,没有人可以阻止。”
勃泥国使臣一听,顿时就急了,忙道:“咱们都是真主的子民,如今一同赴京,为何其我国于不顾?”
而面对他的话语,满剌加国的使臣没有回话,因为他们的国家伊斯兰化更为纯粹,讲究一个“止恶扬善”、团结、“和平”。
自从大明朝宣布下西洋之后,他们国家的航路和商贸就活跃了起来,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印度的商人在此求购大明朝的商品。
这使得满剌加国凭着马六甲海峡赚得盆满钵满,而进入大明这段时间开始,他发现大明朝的皇帝正在变法,解除了海禁政策。
这就意味着,以后有数之不尽的大明商船会开赴西洋,他们如果设立中转市场就能赚上高额利润。
反之,一旦和大明开战,那到来的将不是商船,而是数之不尽的战船,别的不说,就郑和的船队,就不是满剌加国能抵抗的。
之前他们的国王之所以肯帮助勃泥国,无非就是为了同化,结果现在涉及到了国家利益,谁还会和你讲什么情谊?
使者能被派到大明出使,自然都有一定的决定权,此时劝解渤泥国使臣未果,他便叫客栈的舍人将其逐出。
此举自是让渤泥国使臣心都凉了,说什么要信奉安拉信奉真主,真要抗事了谁也信不过。
于是抱着最后的希望,他前去求见大明太子朱高炽,意图挽回这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
可朱高炽才被朱棣骂了一顿,此时哪敢给勃泥国求情,只得让其赶紧回去,通报遐旺入京谢罪,如果再反抗王师,那渤泥国多半是要灭了。
经得这么一说,渤泥国使者就知道完了,让他去告诉遐旺负荆请罪,那还不如杀了他方便。
然则现在他不回去又不行,如果渤泥国真灭了,他一个外族人,怎么在大明朝求生?
抱着这等想法,渤泥国使者乘上了返回渤泥国的船只,而这船队,正是朱瞻基所率领,他的目的,就是前去增援吕宋。
负责增援的兵马,则是来自琼州的琼州第一旅,自从李成军领军出兵之后,琼州第一旅剩余人马就一直停驻在大明朝。
一边作为来自琼州的战力,一边帮着训练大明朝的士兵,如此呆了一年多,上下士卒早已求战心切。
故而这一次眼见吕宋战事不利,朱棣便直接调第一旅南下,准备看看大明朝士卒和琼州士卒的差距有多少。
与第一旅同时出兵的,还有大将朱荣,其人本是名将沐英的部下,洪武年间征讨云南,累至副千户,镇守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