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152章 宝钞兑换,证券交易所开市

第152章 宝钞兑换,证券交易所开市(1 / 2)

十月,初冬时节,气候转寒,大明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时节,小雪刚过,北至奴儿干都司,南至交趾,大片的土地已经收获完了粮食。

粮食一收完,各地官员便开始紧锣密鼓的收起税来,不过这一年的税收有些不同,自从九月开始,朱棣就在有意识的让内阁商讨宝钞的回收问题。

也是因为读多了经济,朱棣现在已然认识到了宝钞对大明朝的危害,于是早在永乐十四年就停发了宝钞。

除了少量用来以旧换新的宝钞之外,两年之间,朝廷减少了两千万锭的宝钞发放,使得宝钞的价值稍微有所回升。

但价值回升还不行,要想挽回信用体系,就要回收宝钞,而大明国库眼下并没有储备金,所以回收只能从税收上面下手。

于是在收税开启之前,朱棣就下达了宝钞回收的圣旨,让内阁给出办法,在今年收税的过程中,用宝钞抵价。

这一道圣旨,可谓是难倒了一众阁臣,因为前文说过,宝钞在民间流通之时有一定的价值,一旦收回朝廷,那就是一堆废纸。

这就意味着,宝钞回收的同时,如果不再发行新钞,国库的收入就会变低,如果发行新钞,那回收也毫无价值。

而且现在大明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状况,那就是宝钞实际上并不在下层流通,这个下层指的是大明朝的税收主力,广大的农民阶层。

这又是源于宝钞的实际价值太高,动不动就一百文二百文,后面虽然增发了十五文等面额可贬值速度太快,农民压根不敢要。

这种贬值速度有多快呢?明朝刚发行宝钞之时,一贯宝钞就抵一贯钱,仅仅四年之后,一贯宝钞就只能抵一百六十钱。

到了现在,一贯宝钞已经稳定在了二十钱,比之刚发行的时候,足足缩水到了五十分之一。

所以现在民间大多以物换物,或者只用铜钱交易,即便朝廷规定铜钱不能流通,依旧难以改变这个现实。

真正持有宝钞的,只有三种人,一者是大明的皇室贵胄,一者是地主士绅,一者是城市居民。

这些人要么没有足够的物资抵扣,要么涉及大宗交易,所以即便宝钞没啥价值,也只得被迫流通。

而此外,宝钞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也不同,比如在应天府,知道宝钞要贬值了,宝钞价值就会比外界更低,一旦宝钞升值,应天府也会略微升高。

可以说,宝钞的价值一直都在动态浮动,全凭朝廷发放的多少,经由民间慢慢调节。

就好比此时,虽然因为宝钞停发,让宝钞的价值稳定了不少,可前一波的价格调节,却还在向外扩散。

这就会导致偏远地区和中心地区宝钞价值不同,要想用不同的价值收税,就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和贪腐问题。

所以内阁群臣这个愁啊,既担心收了之后,国库收入会骤降,又担心一旦改收,会增加民间的疾苦!

不过就在这时,大明朝户部尚书夏原吉出面了,他给朱棣递了个折子,提议让商人向政府缴纳宝钞,换取食盐去贩卖。

这便是著名的钞中盐法,也是夏原吉在朱棣去世之后,方才向朱高炽进行的提议。

因为在朱棣时期,年年征战,宝钞年年收,朝廷年年发,平均每年发行一千五百万贯以上,且每年都在增发。

这虽然支持朱棣各种做了诸多大事,但也导致宝钞的回收毫无效用,夏原吉深知只要朱棣不下台,那宝钞就无法回收。

但现在不同了,虽然自从朱棣回朝之后,大明朝一直都在打仗,可打的都是小规模战役,多的一两万,少的几千。

且这些战争背后都有琼州出手,这使得消耗大大减少,而朱棣也开始停发宝钞,于是夏原吉便知道,改革之时来了!

而这钞中盐法的好处便在于,不直接回收百姓手里的宝钞,而是通过商人售卖食盐间接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