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对自己的好圣孙没有记载,这必定是后世某位皇帝刻意抹去了痕迹。
虽然历代皇帝都信誓旦旦宣称绝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要求百分百公正。
但结果呢?
每一任史官记录的内容,最终都要由掌权者过目。一旦发现记录了自己不光彩的事,掌权者便会命令史官删掉这些内容,以免在后世丢脸。
对于朱雄英的记载缺失,朱元璋笃定是有人故意为之。
想到这里,他眼中杀意涌现。
“告诉咱!是哪个皇帝抹除了雄英的痕迹!”
被逼问的苏河不由得佩服朱元璋,短时间内竟能接受如此多信息,且看似毫发无伤。
能成为开国皇帝,果然没有简单人物。
“启禀皇上,是建文帝。”苏河回答。
朱元璋眉头紧锁:“建文帝?这是年号?咱要知道他的名字!快说!”
他立刻意识到“建文”是年号,急催苏河说出姓名,好亲自去教训那人。
苏河却迟疑地看向太子朱标。
朱元璋的目光也随之转向儿子:
“标儿,怎么回事?这小子为何看你?”
在众人注视下,朱标略显尴尬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拱手行礼道:
“父皇,建文……是儿臣次子朱允炆的年号。据苏河之前所言,儿臣病逝后,父皇年事已高,便定允炆为继承人。他登基后改元建文,下令史官删除了雄英的历史痕迹。”
朱标话音刚落,朱元璋猛地松开马皇后的手,拍案而起:
“混账!后宫夺权!好个吕氏!不仅害死我孙子,还要篡改我圣孙的记载!简直该死!标儿!明日就让她滚出东宫!她竟敢派人用染天花的衣物害我圣孙,如此歹毒,留她何用!”
得知真相的瞬间,朱元璋真想立刻处死吕氏,甚至想株连其父。
但转念一想,吕氏毕竟是太子朱标的侧室,自己若越级下令,有损太子颜面。
于是便决定将其逐出东宫,远离朱雄英,永绝后患。
朱标自然应允,并补充道:
“儿臣遵旨。回宫后,儿臣会让吕氏带着允炆离开后宫,并派人严密监视,防止她与外联络,确保无人能暗中下手。”
朱元璋看着儿子,眼中满是赞许。
这样的继承人,才配得上皇位。
眼下孙子的确切死因已难考证,能做的就是排除一切潜在威胁。
吕氏和朱允炆成了首要怀疑对象。
对朱元璋而言,朱雄英的分量远超朱允炆。
朱雄英是开国功臣常遇春集团的血脉,朱允炆不过是庶出之子。
废掉他,朱元璋和朱标都不会心疼。
更何况朱允炆日后还干出削藩逼死叔叔的蠢事。
此刻起,朱元璋开始正视苏河,因他关乎爱孙的性命。
孙子活着,苏河便不能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