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大明要建立国企制度(2 / 2)

“父皇所言极是!”朱标早有准备,立刻抛出解决方案,“国库空虚,根源在于父皇仁厚,减免百姓赋税。儿臣受苏河启发,想到一策:既然民间可经商,朝廷为何不可?盐、铁、茶历来由朝廷专营,这便是先例!苏河称之为‘国企’!后世国库充盈,多赖于此!儿臣斗胆建议,请父皇赦免发配边疆的沈万三,将其召回,任命为这‘国企’之首任主管,专为朝廷经营生财之道,充实国库!”

“什么?让一个低贱商人入朝为官?!”

朱元璋瞬间炸毛,脸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

“标儿!咱就知道那小子没安好心!自古以来,商人入朝,哪个不是祸国殃民?秦时吕不韦,权倾朝野,竟敢做始皇帝的仲父!如今这苏河,竟想让商人染指国库?简直是大逆不道!那些商贾,满身铜臭,唯利是图,怎会真心为朝廷效力?”

朱元璋对商人的厌恶根深蒂固。

童年的贫苦经历,看多了富商为富不仁的嘴脸,加上一些不法商人确实作恶多端,让他恨乌及屋,登基后更是规定商人子弟不得为官,抓住机会就抄家。

沈万三就是撞到了枪口上。

朱标深知父亲的偏见,立刻抛出准备好的说辞:

“儿臣深知父皇曾受富商盘剥之苦,对那些为富不仁者,儿臣亦主张严惩!然而父皇,抄没一个奸商,国库所得不过一时之利,如沈万三,所得不过数千万两。但若驱使一个巨贾为朝廷效力,以其经商之才,可为国库源源不断赚取十倍、百倍于此的财富!国富民强,方是长治久安之道啊!”

朱标言辞恳切,目光灼灼。

昨日苏河关于“术业有专攻”的吐槽点醒了他。

大明以武力开国,但治理天下,光靠武力和旧有的儒学观念是远远不够的。

海禁、抑商,只会让国家固步自封,最终走向衰亡。

朱元璋喘着粗气,死死盯着儿子。

朱标那番“抄家一次赚数千万,用好商人能赚十倍百倍”的对比,像根针一样扎在他心里。

殿内陷入长久的沉默。

朱元璋脸上阴晴不定,似乎在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

难道……自己真的老了?跟不上这些年轻人的想法了?

他引以为傲的治国之道,竟藏着如此巨大的隐患?

良久,朱元璋才长叹一声,算是默认了现实:

“沈万三……咱可以放他回来。但他入朝为官,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文臣,怕是要吵翻天啊。商人……终究是三教九流之末,为士大夫所不齿。”

朱元璋道出了现实的阻力。

“父皇无需多虑!”朱标语气坚定,带着对旧观念的鄙夷,“那些朝臣,表面清高,视金钱如粪土,背地里谁不贪图富贵?既厌商贾,何不连俸禄一并拒之?皆是些虚伪之徒!儿臣之意,并非让沈万三担任实权官职。可仿效‘荣誉职务’之制,只给他一个虚衔名号,职责仅为朝廷经营生意,赚取之利绝大部分归入国库,酌情分其少许作为俸禄即可。他只负责赚钱,无权干预朝政!”

“荣誉职务?”朱元璋眼睛一亮,反复咀嚼着这个词,“只给虚名,让他给咱卖力赚钱?赚的钱大头归国库?咱只出个名头,给点零头?”

他越想越觉得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妙!妙啊!标儿此计甚合吾意!”朱元璋抚掌大笑,“就这么办!咱立刻拟旨,你派人快马加鞭去边疆,把沈万三给咱带回来!咱要亲自会会这个财神!”

“父皇圣明!”朱标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儿臣这就去办!”

“等等!”朱元璋叫住他,脸上带着一种发现新玩具的兴奋,“你刚才说,苏河管这朝廷生意叫什么?‘国企’?嗯!这名儿听着就气派!以后咱大明的官营买卖,就叫‘国企’了!”

“父皇喜欢便好!儿臣告退!”

朱标躬身行礼,快步离开华盖殿,着手安排迎接那位可能挽救大明财政的“国企首任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