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明朝初年制手雷(1 / 2)

苏河说完不忘补充道:

“这里会有送食物的宫女、研究武器的工部人,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回皇城!”

这话一出,红队和蓝队瞬间对视,眼里满是警惕。

杨淼和项烈这对老熟人,此刻竟像仇人。

他们把刚才被苏河“骂孬种”的火,全撒到了对方身上。

苏河见目的达到,笑着说:

“这才像兵样!给你们个彩头!操场一圈二里路,哪队有人先跑完二十圈,另一队就得帮他们洗一天衣服、喂饭!现在,开始!”

二十里路,就算是马一天也才跑百里,众人瞬间慌了。

可一想到输了要洗衣服、丢面子,项烈率先大喊:

“兄弟们,跑!”

红队一窝蜂冲了出去,蓝队也跟着动了。

只有杨淼没急着跑。

他盯着苏河,想起刚才苏河“后发先至”的样子,没像其他人那样一开始就用尽全力,反而慢慢找节奏,跑得稳多了。

高台上,鲁凯满眼崇拜:

“苏大人!您这‘以兵管兵’的法子,真是前所未闻!太妙了!”

他双手作揖,满脸敬佩。

苏河没回头,嘴角微扬:“鲁将军,皇上派你过来,就是想让你学练兵的法子吧?可得仔细看,别错过了。”

鲁凯有些尴尬,却老实承认:“苏大人猜得没错。”

“你年纪大了,我的训练不适合三十五岁以上的人。”苏河直言,“即日起,你负责药浴和后厨,管‘炊事班’。”

鲁凯愣了:“大人,炊事班总得有人吧?我手下没人,总不能让我一个人伺候一千人……”

苏河指向门口:“有人来了。”

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苏大哥!我们来了!”

是朱棣和弟弟朱橚。

两人没穿皇子袍,就穿普通锦衣,混在人堆里像富贵人家的子弟。

身后还跟着一群人,有工匠、道士,有工部的人,还有几个官员,热闹得很。

苏河先问朱橚:“你带了多少太医?全国牛痘接种进展咋样了?”

朱橚立马笑了:“苏大哥放心!我们把牛痘法子教给了门徒,从南昌爆发的牛痘,已经被拦在江城,传不到应天府!”

“很好。”苏河点头,“你接下来的任务,是照顾训练受伤的人。先带太医去准备药池,周围有牌子,按指示来。”

朱橚应了声,带着一群老御医走了。

老人们背着草药篓,身子硬朗得很。

朱棣凑过来:“苏大哥,我带了三十个厨子!还有他,沈万三手下鸿运楼的掌柜,说能供食材。”

一个戴方帽的中年男人上前,躬身道:

“小人金钱五,见过苏大人!沈大人吩咐过,苏大人有啥需求,小人一定办妥!”

不得不说,沈万三这般肯拼肯干的人物,人脉确实广得惊人。

洪武年间北疆初定,商旅渐通,当年曾追随他的旧部得知他从边疆归来,只需他一声招呼,大明近三成商贾便即刻响应,行动力堪称迅捷。

至于沈万三为何心甘情愿为苏河效力,缘由其实很简单。

他从苏河口中,窥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那世界远比他熟知的南洋还要辽阔,更颠覆认知的是,在时人皆以为“天圆地方”的年代,沈万三成了少数知晓“地球是圆的”的古人。

也是因此,苏河才对他直言:

“只做一国首富,未免太过局限。与其如此,何不助大明囊括四海、威服万国?届时你若能担起‘国企之首’的差事,掌控的便是天下的钱财命脉!”

人皆有追求,苏河将这般宏大的蓝图铺在沈万三面前,直叫他心神俱醉,彻底成了苏河的追随者。

此刻苏河望着眼前的展柜,对沈万三的办事能力暗自点头,随即转向一旁的酒楼掌柜:

“你们酒楼能供应些什么吃食?”

掌柜躬身回话,语气恭敬:“回大人的话,小人这酒楼发家于南方,早年蒙沈大人照拂,食材多由南方猎户专供。便是一千人的饭量也绝无问题,狍子、鸡鸭、牛羊猪等肉食都备得充足。”

这话倒让苏河有些意外。

要知道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为恢复战后民生,严令休养生息、劝课农桑,耕牛作为农耕之本,更是被写入律法重点保护。

大明律法规定,严禁宰杀健康耕牛,违者必受重罚。

如今这酒楼竟能弄到牛肉,确实有些门道。

不过苏河并未打算让一千人享用这般奢食,当即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