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92:从养猪开始 > 第112章 娘家团年

第112章 娘家团年(1 / 2)

王建安将腊肉香肠香烟白酒等礼品挨个的装进背篼里。

另一边王刚被尹祥平用棉背带捆在背后,只露了个戴虎头帽的小圆脸在外头。

收拾完后两人便出发了。

“路上慢点,刚娃儿帽子捂紧点,不要吹了冷风!”张玉清追到院坝坎上,扯着嗓子叮嘱。

“晓得咯,妈,你快回去吧。”王建安边走边回应着。

今天是大年初四,尹祥平和王建安回娘家的日子。

年前尹彬就打了招呼,今年要回来邀请一大家人初四吃团年饭,所以尹祥平前天就没有回去。

为了赶上路过镇子湾的客车,两人快速的朝着垭口走去。

下了车,这次王建安没有走老丈人屋后的小路,而是跟着尹祥平走了娘家垭口下来的大道。

还没到院坝,一条半大的黄狗就狂吠着冲了出来,龇着牙面对着王建安。

“狗日的,瞎了眼了?自家人都不认得了?滚一边去!”

丈母娘侯桂芳系着蓝布围裙,手里还抓着把没摘完的豌豆尖,风风火火的从灶房冲出来,一脚虚踢在那黄狗屁股上。

狗子呜咽一声,夹着尾巴溜墙根去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它,毕竟养它之后它还没见过王建安一家人。

“妈!”进了院子尹祥平喊道,王建安也跟着喊了一声。

随后侯桂芳将菜放在旁边,又把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两把,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过来。

“哎哟,我的乖外孙儿,快给家家(外婆)抱抱。”

说着她便小心地把王刚从背带里解了下来,搂在怀里仔细的端详着。

王刚被外婆身上那股子烟火气和葱蒜味熏得小鼻子皱了皱,倒也没哭。

“爸!”王建安放下东西又朝屋里喊道。

老丈人尹慕云披着件半旧的大衣,慢悠悠踱步出来:“建安你们来啦?”

这时灶房帘子一掀,三嫂欧阳慧君探出半个身子:“祥平儿,建安,快进来烤火,外头冷飕飕的。”

不过还不待王建安和尹祥平进屋子,里面的人都出来了。

“哎呀,祥平回来啦,这是刚娃儿?长得可真壮实。”二嫂过来就伸手捏王刚的脸蛋。

王建安和尹祥平被热情的欢迎着,嘴里“二嫂”“四嫂”“六弟”地叫个不停。

“来,”尹慕云不知什么时候出了一个红包,塞到王刚的小手里,“给刚娃儿买衣服。”

“爸,我替刚娃谢谢您咯。”王建安笑着说道。

这下开了头。

王刚的这些舅妈们都笑着把一个个红包递给尹祥平。

嘴里还说着“快快长大”,“聪明伶俐”的吉利话。

尹祥平抱着孩子躲闪不及,衣兜很快就被塞满了。

进堂屋坐了一会儿,尹祥平的二哥开着拖拉机从镇上回来了。

今天团年,一群人去镇上买了些熟菜和饮料,那些小孩子也跟着去了。

此时众人回来,家里更热闹了。

王建安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交给侄儿侄女们。

有的压岁钱刚到手就被父母用1块钱换了过去:“先给你保管到,二天再还给你。”

随着时间过去,其他亲戚也陆续来了,家家户户都提着各式各样的礼品。

屋里已经坐不下,尹慕云在院坝里搭了个火堆,大家围着烤火摆龙门阵。

王建安一边应酬着亲戚们七嘴八舌的问候,一边打量着这尹家大院和院后陡峭山坡上那些零碎挂着的田地,心里琢磨着三哥在年前提过的事。

“上菜咯!”欧阳慧君一声吆喝,打断了正在聊天的众人。

大家纷纷起身,一些人去灶房帮着端菜,一些直接坐到的桌子边。

今天一共来了近30人,坐了好几桌。

几个嫂子更是从昨天就开始忙碌饭菜了。

很快各种硬菜被摆上了桌。

“硬是搞得像办酒席一样,辛苦几个嫂子了。”王建安看着这一桌子菜,由衷地说道。

“辛苦啥子,一年到头就盼着这几天人齐,大家好聚一聚。”二嫂快人快语,“来,都动筷子,别讲礼。”

随着男人们端起酒杯打圈,气氛更加热闹起来。

“建安,听说你那个大棚,今年赚的多哦?”尹祥平爷爷另一脉的二哥开口问道。

桌上瞬间安静了不少,连旁边桌的嫂子们都竖起了耳朵。

尹彬端着酒杯,脸上带着点与有荣焉的笑。

王建安放下筷子笑了笑:“二哥,是挣了点辛苦钱。主要靠天时地利,加上大伙儿肯干。”

“不要谦虚了,我们早都听说了。”另一个五哥也开口道。

“啧啧啧,不得了。”旁桌一个蓄着山羊胡的堂伯摇头晃脑,“建安这娃儿脑壳就是灵光,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哪个想过冬天还能种出黄瓜番茄来卖大价钱?”

“就是。”另一个三哥也盯着王建安,“建安,你看我们镇子湾这地方能不能也搞点那个大棚?”

这话说出了在座不少人的心声,所有人眼神都热切起来。

尹祥平抱着王刚坐在另外一桌,轻轻拍着孩子静静的看着丈夫。

尹彬也放下酒杯,等着王建安开口。

王建安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缓缓开口道:“各位叔伯兄弟,大棚这个东西,搞是肯定能搞。

技术上的东西,我这边可以教,种子、薄膜,三哥的公司也能想办法。但是……”

他话锋一转,手指向屋对面的山峰,“镇子湾这地形,有点麻烦。”

“地形?”尹祥辉不解,“湾底下那坝子田不够平?我们开荒也能整平嘛!”

“不光是平不平的问题。”王建安摇摇头,“这镇子湾三面都是山,像个撮箕。

唯一平整点的,就是湾底这一片水田,对吧?”

众人都下意识地朝门外望去,纷纷点头。

“问题就在这儿。”王建安继续说,“这片地方太小,湾底能用的水田,满打满算,能有个十亩顶天了,还都是零零碎碎的。

不像我们李家沟,河边有连成片的大块旱坪地。

搞大棚,讲究集中连片才省人工,好管理。

零零散散几块小田,东搭一个棚,西搭一个棚,人光是管理这些大棚每天都要跑好多路。”

他顿了顿,看有人想反驳,抬手压了压:“还有这湾底的地,看着平,其实全是小梯坎。

从最上面蓄水的堰塘,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