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育苗(1 / 2)

转眼时间来到了8月底。

王建安扒完最后一口稀饭,把碗往桌上一搁,对尹祥平说:“今天开始又得忙起来了。”

尹祥平正给王刚喂蒸蛋,头也没抬:“育苗的人都说好了?”

“嗯,昨天就跟泽安舅舅和春城他们打过招呼了,一会儿就该来了。”

王建安拿起草帽扣头上,又拎起墙角那个旧水壶灌满了凉茶:“妈,祥平,这几天中午多煮点饭哈,估计有十来个人吃。”

“要的,你去乡上买点肉回来。”张玉清答应着王建安,随后对正在吃饭的王太平说道。

王太平喝着稀饭“嗯”了一声。

王建安先去新房那边转了一圈。

房子主体结构早就修好了,外墙也贴上了瓷砖。

窗户也都安上了,就是里面还空着,地上堆着沙子和水泥,大刚小刚兄弟俩正带着人抹最后那点墙皮。

这年代房子里面的内饰很简单,就是水泥地面加白灰墙面。

没有墙漆之类会产生甲醛的东西。

也没有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地砖地板之类的,农村下雨到处都是泥巴,没那个闲工夫来打扫。

而且也容易和其他人产生距离感:搞了地砖地板进出屋就得换鞋,久而久之愿意来的外人就会变少。

堂屋靠墙那边,整齐地码放着一堆木材部件,那是罗木匠和他儿子忙活了两个多月的成果。

床板、柜门、桌子腿、抽屉……

就等着房子彻底干透,墙面地面都弄好,再搬进去组装。

大刚看见王建安,停下手里活计:“建安来看进度哇?墙皮今天就能搞完,过几天等地坪彻底干透,然后再关个1个月的水,不漏水就可以喊罗师傅来装家具了。”

“不急,你们慢慢弄,弄好点。”王建安摸了摸那些家具部件,心里挺满意。

这罗师傅手艺是真没得说,

从新房出来,他又回到老房子。

院坝里已经聚了七八个人,大多是李家沟的妇女,也有两个手脚麻利的老汉,正围着张泽安说话。

张春城也在,正蹲在屋檐下抽烟。

“建安来了。”有人喊了一嗓子。

王建安走过去笑道:“都来得早啊,吃过早饭没有?”

“吃过了吃过了,就等你了。”

王建安也不多废话,把人领到老屋旁边临时搭起的一个大凉棚底下。

这里已经收拾出来了,并排摆着好几张用门板搭成的长条桌。

旁边还放着好几个大木盆、水桶、麻袋,还有一叠叠崭新的育苗盘。

王建安指着那些麻袋和箱子:“今天开始,我们就得抓紧把下一茬的种子培育出来。

种子都在这儿了,活儿不算复杂,就是量大,要细心。”

他拿起一个育苗盘:“我先教你们配营养土。

腐熟好的猪粪、粗河沙、泥巴,按六比三比一的比例拌均匀。

每拌够一百斤这样的土,再加一碗过磷酸钙,半碗硫酸钾。

我准备了三个盆,打个比方,现在要配100斤营养土,

大盆装猪粪,中盆装河沙,小盆装泥巴,分别装满再混在一起搅拌好,就是100斤的营养土了。

土拌好了就装到育苗盘里面,装个八九分满就可以了,然后用板子刮平。

装好的育苗盘还要消毒。”

“消毒咋弄?”一个叫李秀英的女子问。

“看到那几个大缸没?”王建安说指着旁边的几个大缸说道,“里头是兑好的福尔马林水,比例我都调好了。

装好土的育苗盘,得叠起来,用塑料布蒙严实了,熏蒸消毒一晚上。

明天才能拿出来播种,这事关紧要,不能省,不然土里带病菌,种子种下去就死了。”

接着,他又详细说了浸种、催芽的要求。

不同的种子,水温、浸泡时间都不一样。

“黄瓜籽用温水泡六个钟头就行,番茄籽得泡八到十个钟头,辣椒籽皮厚,得泡十二个钟头以上……

捞起来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暖和地方催芽,露白才能播。

这些都分开弄,别搞混了,我都写好纸条了,大家注意看清楚。

等种子露白了,育苗盘也消好毒了,就开始点种。

一个穴坑里放一粒种子,手指按一下,然后轻轻盖上一层薄薄的细潮土,不能厚了,不然苗子顶不出来。

播完种的盘,立刻搬到大棚里面里去,浇透水,然后盖上薄膜保湿。”

随后王建安又说道:“活儿就这些,按盘算工钱。

育好一盘,检查合格,给两毛钱,多劳多得。

有没有啥子问题?”

一个育苗盘是49格,勤快一点的一天随随便便挣十多块钱。

这可比之前挖大棚地基价格高多了。

以前就几亩地的苗,自己一家人努力努力也就弄了,现在几个队合在一起有几十亩地,不请人帮忙不行。

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纷纷摇头表示没问题。

王建安对众人说道:“那行,大家都开始忙起来吧。”

院里顿时热闹起来,王建安看了一会儿,见大家虽然忙乱,但还算有条理。

前期最花时间的估计就是搬猪粪了,得去后边湾那边运回来。

不过众人也是商量出了一个办法,每5人一组,轮流用板车去拉。

接近中午的时候小刘背着那个熟悉的军绿挎包,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建安哥!我没来晚吧?”小刘气喘吁吁地说。

王建安:“不晚不晚,正好刚开始。”

小刘嘿嘿一笑放下挎包,从里面掏出几个铝箔袋,还有一个小本子:“喏,这是院里最新的番茄和辣椒试验种,数量不多,杨老师特意嘱咐要单独育苗。这是栽培要点和数据记录表,得按这上面的要求来。”

王建安接过种子和小本本:“放心,肯定按杨教授的要求弄。”

小刘神色严肃的说道:“嗯,杨老师说了,这茬实验数据特别重要,关系到这几个新品种能不能最终审定推广。

我这段时间就住你这儿了,一直到收完,全程跟踪记录。”

王建安高兴地拍拍他肩膀,“求之不得,走,我先带你去看看专门给你们留的试验育苗棚。”

安排好小刘,王建安又赶紧钻回育种凉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