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块钱虽然肉疼,但也不是拿不出来。
“建安,买了这个股,咋个分红呢?一年能分多少?”吴磨贵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王建安拿起一张纸:“分红不是把所有赚的钱都分了。
利润得先划出来一部分留在公司账上,用作公司以后扩大生产,比如再建新厂、买新设备。
这部分比例不能低,我的想法是,每年至少要把利润的30%留下来。”
王建安接着说:“扣除了这30%之后,剩下的70%的利润,才能用来分红。
分红的时候,大队那10%干股照样参加分配。
然后剩下的钱,再按大家持股的比例来分。
比如说,今年公司赚了10万块,先留下3万在公司账上,剩下7万块用来分红。
比如大队占股10%,就是7000块。”
对这个分红方案,大家也没什么异议。
也有人担心道:“那要是亏了呢?”
王建安表情严肃起来:“亏了,那就没得分红。
如果连续亏,大家的股本就可能缩水,甚至赔进去。
所以公司能不能赚钱,就要是靠我们大家了。
猪要养好,肉要卖好,所有人都要操心起来。”
这话让大家都沉默了一下,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
“钱不够咋办?”又有人问,“以后再扩大公司规模,总不能我们一直投钱吧?”
王建安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启动资金靠大家凑份子。
后续需要的资金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刚才说的公司自己留下来的钱。
另一个就会是去信用社贷款。
成立公司后,可以用公司的名义和资产去贷款,贷款来的钱,用来扩大生产,产生的利润还了利息之后,还是大家的。”
听到还能贷款,而且是用公司的名义,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太多现钱,确实困难。
能贷款,就好办多了。
王建安把主要的框架都说完了,最后总结道:“大体方案就是这样。
今晚大家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开始,找泽安舅舅这里登记,初步认缴一下,看看大概能凑到多少股。
如果大部分人都愿意干,我们就正式启动,我去跑手续,泽安舅舅去找大队上谈。
如果大家觉得风险大,不愿意干,那这事就到此为止。”
说完王建安坐了下来,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水。
该说的他都说了,现在就看大家的选择了。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人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算计着自家能拿出多少钱,买多少股,合不合算。
张泽安又敲了敲烟袋锅子:“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都回去好好商量,想好了来找我登记!”
人群嗡嗡地议论着,慢慢散去了。
但很多人并没走远,就聚在王建安家院子外面,继续激烈地讨论着。
王建安知道,今晚李家沟没几家人能睡安稳觉了。
第二天一早,张泽安家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不断有人来找他,有的爽快地登记认缴多少股,有的则犹豫不决,反复询问细节。
张泽安和王建安等人不厌其烦地解释着。
出乎王建安意料的是,社员们的积极性比他预想的还要高。
可能是去年大棚的成功给了大家信心。
到第二天下午,初步认缴的股份数就超过了60000股,已经超过了启动所需的资金。
当然,也有几户比较谨慎的,只认缴了几百股,说是先看看情况。
不管怎样,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看到社员们的热情,王建安和张泽安心里也有了底。
接下来,就是要去和村集体正式谈论这个事情了。
第二天王建安和张泽安来到了乡公社。
寒暄了几句,张泽安就先开了口,把成立公司以及给大队10%干股的事情说了。
霍守义听着,他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泽安,建安,你们有这个想法,是好事。
能把我们村的猪肉产业做大,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我这个当支书的,肯定支持。
不过,这10%的干股……
其他社员会不会有意见?工作怕是不好做啊。”
霍支书对于这天降的馅儿饼倒是不怎么在意,他更关注的是村民的意见。
王建安接过话:“霍支书,社员那边的工作,我们已经做通了。
大家一开始确实有点想法,但我们都解释清楚了,这是为了公司能办下来,为了长远发展。
而且,这10%的干股,也不是白拿的。”
霍守义眉毛一挑:“哦?咋个不是白拿?”
王建安:“公司成立了,以后少不了需要村委会支持的地方。
比如用地,比如和上面各个部门打交道,工商、税务、卫生检疫。
这些事,以后通过村集体协调总会有一些便利性。
村里拿了这份分红,以后为公司出力,也名正言顺不是?”
霍守义听完脸上露出笑容,显然很受用。
他点点头:“建安这话说得在理,是啊,公司发展好了,也是我们大队的成绩,大队支持企业发展,是应该的。
那就按你们说的,大队占10%干股。
具体的手续,你们先去跑,需要村里出证明、盖章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还有这股份的事,得白纸黑字写清楚签协议,拿到大队上和镇上去备案。”
王建安立刻保证:“这个是肯定的,所有手续一定按规矩办好。”
接下来几天,王建安和张泽安分头忙活。
张泽安负责最终确认社员的入股资金,并收拢第一期缴款。
王建安则开始跑镇政府、工商局、税务局,办理公司注册的一系列手续。
有了霍支书的配合,一切都很顺利,虽然程序繁琐,但也没遇到太大的阻碍。
接下来就等公司的营业执照审批了。
预计是一个月之后拿到。
虽然营业执照还没有拿到,一些前期工作也可以展开了,比如扩建屠宰场和招募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