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先杀黄子澄(1 / 2)

建文元年,八月。

京都天牢。

“国公爷,您的晚膳到了。”

“这是断头饭,吃饱了明日好上路。”

狱卒拎着食盒走入牢房,嘴里念叨着将饭菜摆在矮桌上之后扭头离开。

混沌的眼睛里没有同情,只有唏嘘。

李景隆缓缓睁开了双眼,看着桌上还算丰盛的断头饭,撇了撇嘴角。

一荤一素,一碗白饭,一壶烧酒。

还有一块助犯人顺利投胎的生肉,这是规矩。

可他并未动筷,而是抬头看向了对面牢房中依偎在一起,看着断头饭发出抽泣的李家人。

没有人能直面死亡,即便是曾经名盛一时的京都李家。

“哭什么?!别忘了你们姓什么!”

“死有何惧?!莫要丢了李家颜面!”

李母板着脸发了话,眉宇之间充满威严,可眼神中却闪烁着不忍。

“对不住了,是我连累了你们。”

李景隆有些动容,眼神中满是歉意。

如果不是他,李家上下就不会被关在这里,更不会明日就将赶赴刑场。

李母闻言,神情微动,“都是一家人,何必说这些?只是娘有些不明白,你自幼饱读圣贤书,深得太祖器重,又得当今陛下信任,怎会变成如今这副荒唐模样?”

“拒不出征,酒后妄言,私通勾栏,你到底被什么迷了心窍?”

李景隆不禁苦笑,他无法告诉李母真相。

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李母真正的儿子!

十日前,他穿越而来,成为了历史上最无能的将军!曹国公李景隆!

而且正是朱棣起兵靖难之际!

燕军铁骑已经先后拿下居庸关,怀来,遵化,永平四城!

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南军已奉命北上,大军已至真定境内,并在雄县与燕军展开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他比谁都清楚靖难之役的结局!

有耿炳文在,朝廷本可暂时立于不败之地,但黄子澄谏言临时换将却将他彻底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了逃避北上,十日来他几乎做尽了一切自毁形象的事。

打架斗殴,吃喝嫖赌,甚至酒后狂言,说建文帝昏庸,轻信奸臣,临阵换将,南军必败!

他想让所有人看到一个沉溺酒色,不堪大用的曹国公,可是他没想到这么做的后果却是连累李家上下跟他一起被关入了死牢。

黄子澄等一干文臣以此为把柄,直接诬陷他为燕贼同党!

他甚至连个当面对质的机会都没有,明日便要问斩!

原本他只是想逃避这场耻辱之战,但结果却比想象的更严重,甚至有些荒唐可笑。

这时他才真切的意识到,或许在帝王的眼里,永远只有争权夺利!

“请您放心,即便我死,也一定会保全李家上下平安无事!”

李景隆沉思许久,终于再次开口。

他从不食言。

既然逃不掉这段命运,那就顺势而为,以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主的学识与武艺,他不信不能逆天改命!

李母无奈摇头,不再多说什么,只当他是在大言不惭。

“陛下驾到!”

就在这时,远处一道声音响起,回荡在整个天牢之中。

所有犯人纷纷跪地恭迎,没想到当今天子居然亲自来了天牢。

李景隆深吸了一口气,依旧坐在原地,拿起筷子吃起了断头饭。

建文帝朱允炆缓缓走入了牢房,身后跟着心腹黄子澄,还有面色冷凝的魏国公徐辉祖。

“听说你要见朕?”

朱允炆居高临下的打量着李景隆,神情复杂。

“这断头饭只是看起来不错,味道却很差,看来陛下得督促天牢主事好好改进了。”

李景隆夹了一筷子菜放入口中,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不但没有跪地恭迎,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

朱允炆本不该出现在天牢,那都是因为他买通了牢头,送了一封密信给魏国公府。

想救李家,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放肆!”

黄子澄面露怒意,不满呵斥,可是却被朱允炆一道凌厉的眼神制止,吓得缩着脖子低下了头。

“你是在怪朕?”

朱允炆轻叹一声,眼神中闪过一抹无奈。

“我从未想过背叛你!”

李景隆丢掉了筷子,抬头直视着朱允炆,眼神坚毅。

他可以输,可以战死,但绝无法容忍背叛!

因为几百年后的那个他,就曾经历过最亲之人的背叛,导致他半生孤苦无依。

“朕知道!”朱允炆眉头紧锁,面露自责,“可朕刚登基不久,许多朝臣都在观望,并未真心臣服。”

“你屡次拒绝出征,甚至酒后狂言骂朕是昏君!已经犯了众怒!”

“六部官员联合都察院共同上书三十六道折子弹劾于你,你让朕如何自处?!”

“朕若不分缘由强行保你,如何能够服众?!”

李景隆撇嘴冷笑,“所以陛下就放任他们将微臣连同李家上下一同关入死牢?错的是我一人,与旁人何干?!”

“陛下若想平息众怒,杀我一人即可!”

朱允炆摇了摇头,神情激动,“你自毁前程,让朕怎么帮你说话?朝堂之上悠悠众口,如何能用三言两语平息?”

“这些都是这两日弹劾你的奏章,现在不光是文臣在针对你,连在京武将们都开始联名上书请战,说你不配挂帅!”

“若不是朕压着,朝堂之上早就翻了天了!”

说话间,朱允炆伸手从怀中掏出了一沓奏折,直接丢在了李景隆的面前。

李景隆看着满地散开的奏折,苦笑了一声,“原来有这么多人希望我死...那看来微臣还得感谢陛下开恩了...”

在这些奏折当中,他发现居然还有人伪造了他和北境的来往书信,诬陷他和朱棣合谋造.反!

朱允炆动了动嘴唇,衣袖一甩,直接背过了身,神情越发复杂。

“这都是太后下的令...与陛下...”

“振之!”

这时,徐辉祖突然开口,但没等把话说完,就立刻被朱允炆制止。

听闻此言,李景隆瞬间眉头紧锁,陷入了沉默。

朱允炆叹了口气,略显无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若身处在朕这个位置,你也会身不由己。”

“朕若真想杀你,抓你时便不会留活口!朕一直在设法救你出去!毕竟你我兄弟一场!”

“但事已至此,能救你和李家的,只有你自己!”

“只要你答应挂帅北上,平定燕乱,流言不攻自破!届时朕一定为你平冤昭雪!”

“谁若再敢说你的不是,朕第一个不答应!”

“可朕怎么突然觉得有些不认识你了,以前无论朕决定做什么,你都是无条件支持的,但这次你为了拒绝朕,却做出了那么多荒唐事。”

“你究竟是真的害怕北上平燕,还是有什么别的心思?”

李景隆沉思着将地上的奏折整理好,缓缓起身交给了太监总管,面色凝重的看向了朱允炆。

“此战关键,南军不能输,可微臣从未上过战场,毫无经验,一旦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