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计中计(1 / 2)

“立刻命铁铉、盛庸、平安来见我!”

李景隆接过福生递来的军报,目光扫过寥寥数行字,猛地站起了身。

福生不敢怠慢,躬身应诺后快步退下。

帐内只剩李景隆一人,他紧攥着军报坐回原处,眉头拧成死结。

纸上的字迹仿佛带着北境的寒风,比他预想的最坏局面还要凛冽三分。

指尖无意间划过军报右下角,一道极淡的纹路让他心头一震。

借着案上跳动的烛火凑近细看,那纹路竟在火光中渐渐显露出熟悉的轮廓——那是他与萧云寒约定的曹国公府密记!

他指尖微颤,将纸页更贴近烛台,一行用特殊墨汁写就的小字正缓缓浮现:“内有奸细!”

简短的四个字如惊雷炸响,李景隆只觉得后颈发麻。

这暗号绝不会错,萧云寒冒险用军报传信,必是事出紧急。

他可以断定,萧云寒说的奸细,并不在北境,而是在他麾下这五十万大军之中!

可数十万之众,无凭无据,要想找出暗藏的鬼魅,岂异于在大海里捞针?

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福生引着三人掀帘而入。

铁铉沉稳依旧,盛庸目光锐利,平安腰杆笔直,见李景隆面色阴沉如墨,三人都收了声,帐内一时只剩烛火噼啪轻响。

“你带人守在帐外,任何活物不得靠近!”李景隆暂时按捺下翻涌的心绪,对福生沉声道。

福生领命而去,曹国公府的护卫旋即如铁壁般守住大帐,森然气势引得帐外兵卒纷纷侧目。

消息像墨滴入清水,顷刻间在军营里晕开一片凝重。

“大将军,听闻北境有急报?”铁铉先开了口,声音里带着审慎。

李景隆随手将那份军报丢进火盆,橘红色火焰舔舐着纸页,他抬眼看向三人,目光意味深长:“是耿老将军的亲笔书信,真定城已被燕军围困十日,耿老将军希望本公火速赶往真定驰援!!””

“军报中提到,燕军还在增兵,看样子是想一举啃下真定。”他顿了顿,看着三人骤变的脸色,“耿老将军说,城中将士已经折损过半,粮草将尽,再迟,怕是...”

话未说完,平安已按捺不住:“末将愿领先锋,连夜驰援!”

盛庸亦上前一步:“属下请战!”

李景隆看向始终未动的铁铉:“铁将军以为如何?”

“朱棣这是在逼您。”铁铉语气笃定,“他算准您会驰援真定,这围城或许是饵,就等您自投罗网。”

李景隆赞许颔首,起身走到帐中悬挂的舆图前:“他想让我做热锅上的蚂蚁?那我也要让他尝尝左右为难的滋味。”

他知道,朱棣这是在向他示威,也是在向他宣战!即便他此时全速赶往真定,恐怕也来不及了,如果朱棣不计后果想要攻下真定,并非没有可能!

方才对铁铉那一问,看似无意,实则他是在考验铁铉的才能,结果的确没有让他失望。

铁铉跟他想的一样,如果他去的晚了,丢了真定,无法向朝廷交代!如果他率军全速出发,就很可能中了朱棣提前设好的陷阱埋伏!”

“大将军已经有了对策?!”平安眼前一亮,双目中满是期待。

李景隆莞尔一笑,手指重重敲在图上三处:“传我军令,全军整装待发,五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上——铁铉领中路军,继续向真定推进,稳住阵脚!”

“盛庸带二十万兵马攻打永平,切断燕军后勤补给!!平安率十万兵马绕过居庸关,直逼北平!不必强攻,只要让朱棣觉得北平岌岌可危就行!”

话音刚落,铁、平、盛三人眼中同时亮起精光,满脸激动。

铁铉抚掌道:“攻敌所必救!此计一出,真定之围自解!”

“我倒要看看,在朱棣心里,是真定要紧,还是他的北平老巢更重。”李景隆嘴角勾起冷峭弧度。

既然赶去真定可能已经来不及了,那就不如也逼朱棣一把,看他怎么选!

“好计谋!”

“大将军运筹帷幄,平燕之战何愁不成?!”

盛庸和平安忍不住称赞,心中终于对眼前这个风评极差的勋贵子弟有了新的认识。

单凭此一计,谁还敢说他只会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