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仁者爱人,仁者无敌(2 / 2)

徐庶问到:“何为仁?”

刘禅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先生,如此黎庶,为何世代皆为平民,难脱此境?”

徐庶目光掠过无垠的田野,声音低沉而凝重:“若无天灾人祸,一户农人,需三代人、八十载辛劳积累,方有望积攒微薄资财,购置些许田产,跻身小地主之列。”

“其后,”他语气微顿:“若再无灾厄侵扰,阖家谨守本分,克勤克俭,又需三代八十载寒暑,或可积攒成一方豪强之业。”

“至此,”徐庶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再历三代八十载艰辛,族中子弟方有财力延聘名师,始得读书明理,方望跻身于寒门士子之列……”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自田垄黔首,至诗书簪缨之家,此路漫漫,竟需整整九代人、二百四十载光阴!”

“此路之艰险漫长,竟比后汉一朝之国祚,还要久长!就这还需要中间没有遇到天灾人祸,强取豪夺!”

刘禅点点头,继而追问道:“那……若是不守此本分呢?”

徐庶沉吟片刻:“若行那杀人越货、拦路劫财的勾当,或如新野张氏那般,倚仗权势,巧取豪夺,圈地害命……

则多则一二代人,少则十数年间,便可骤得巨富,暴起发家。”

“昔日董卓、吕布之流,便是踏着此等血路,登临权位!”

刘禅指着田间正在努力干活的众农人说道:“老实本分的人,要九世贰佰载,才或可读书识字,明白事理。

而那些投机取巧,伤天害理的人却能骤富起家。”

“为何天道如此不公?难道天下本就该争抢掠夺,才能出人头地?”

徐庶竟一时语塞,无法回答。

但刘禅也没想着让他来回答,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给谁承诺,口中话语越发声大:

“这天下,不该是这样的!”

“先生,”刘禅的声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他仰望着徐庶,清澈的眸子里映着无垠的田野和劳作的农人,“父皇让百姓们吃饱了饭,这就是仁。

那能让天下人都少等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早,不必世代为奴,也能读书明理、出人头地……这,是不是更大的仁?”

徐庶浑身剧震!

他低头看着身边这个尚在稚龄的少主,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他。

那双清澈眼眸里闪烁的,不再是孩童的好奇,而是一种近乎悲悯的洞悉,一种初生的、却无比坚定的宏愿!

这绝非寻常孩童能问出的话语,更非一时兴起的童言稚语。

这是对“仁”的深刻领悟,是对不公世道的叩问,更是一种潜龙在渊般的志向萌芽!

尚不等他做出反应,刘禅又说到:“如若我父的“仁”,是礼贤下士、是宽厚待人,是爱人为本,是解民倒悬,是反抗暴行……”

“那我的仁义,就是天下为公,众生平等、人人如龙!”

话音未落,刘禅脑中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叮,检测到宿主觉醒“德之心”】

【被困洛阳的你,纵使获得了系统的帮助,依然在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能够复国成功。

懒惰于使用系统提供的人物与道具,故系统本准备弃你而去。】

(那是我不使用么?你猜猜你给我的系统奖励都哪去了!)

【没想到,在一日闲逛之中,你居然遇到了当初曾在新野追随过先皇的子民,你怀着好奇之心,询问他当初为何愿意追随先皇渡江?】

【他回答到:“唯玄德公视我等为人!”】

【你大受震撼,不由得心中想起曾经自己的启蒙恩师徐庶的教诲。】

【他说:仁者爱人。】

【他说:仁者无敌!】

【你心中震撼不已,忽然就明白了自己的道路。】

【你已立下志向:天下为公!】

【恭喜宿主获得奖励:铁面无私: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