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别了二叔关羽与恩师徐庶,刘禅带着丁奉回到了自己在江夏左将军府的居所。
作为刘备的独子,他在这偌大的府邸中拥有一处独门小院,紧邻着父亲的书房。
虽只四间屋舍,但仅住他与丁奉母子二人,倒也显得清静宽敞。
“承渊,看好院门,莫让任何人打扰!”刚一踏入小院,刘禅便急声吩咐丁奉。
他心中挂念着系统的变化,急待探究。
丁奉沉稳应诺,如铁塔般守在院门处。
刘禅则快步走入自己的书房,点亮灯烛,铺开纸张,研墨提笔。
他向来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今日他需要理清思绪,
故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一边剖析今日系统那前所未有的异动。
从前,这神秘的系统如同死物,从不回应呼唤,亦不干涉他的抉择,仅被动地提供着“人才奖励”。
刘禅早已习惯将其视作一个沉默的仓库。
然而,今日在太守府大堂之上,系统那突兀的提示音,还是令他一惊!
随后就发现自己可以自由的控制系统的“文字”出现与消失。
显然,他在系统规则中的“权限”,骤然拔升!
至于为何系统有如此变化,刘禅心中也有所猜测:
包拯被正式任命为长沙太守!
至于为何之前刘备军夺取江夏、乃至初占长沙时,系统皆无反应?
关键在于“包拯”而非“长沙”!
包拯乃系统赐予刘禅的“奖励”,自现身起便奉刘禅为主。
在系统眼中,包拯是刘禅的直属。
如今包拯主政长沙之地,便被系统默认为刘禅的领地!
那么,先前包拯在长沙惩治豪强时,亦以太守身份行事,为何未引系统变化?
答案在于“法理”二字!
彼时,荆州名义上的归属权仍在刘琮手中。
虽刘琮已被曹操挟往许都,但赤壁战后,刘备为凝聚人心,推举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牧,以其正统为旗。
法理上,荆州的最高权柄在刘琦。
直到刚刚,随同父亲给二叔等人信件一同抵达江夏的,还有刘备上表刘琦的奏章。
其中,便有举荐包拯为长沙太守的正式任命!
刘琦审阅后,加盖了州牧大印——至此,包拯的太守之位,才真正具备了法理上的效力!
也正是在这法理生效的刹那,系统才苏醒过来,承认长沙归属于刘禅。
为何不是归属于刘备?
盖因在系统眼中,刘备早已“逝世”!于是,此时整个刘备集团被系统硬生生分割为两个阵营:
蜀汉复国阵营:核心为刘禅及其直属(其中包括系统人才及本地人才,需要认主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