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同样出身士族,却在家中如同影子般存在。
他聪慧机敏,却非嫡长;他见解独到,却常被忽视。
加入少英营,仅为族命,无关己愿。
他来此本就心带疏离与审视,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屈从命运的无奈。
可如今呢?
眼前百姓沸腾的感激如重锤击心。
那真诚的“青天大老爷”叩拜、妇人紧握他马鞍的手,让他这等人,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的重量。
主公因百姓感恩而显愧疚的身影,更如惊雷:原来上位者竟能如此心系黎庶?
这与他熟知的士族世界截然不同!
“我做了什么?”他自问。
围困之策本为执行主公命令,却真切改变了百姓命运,让“李茂”之名有了意义。
他嘴角那抹带着距离感的微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发自内心的动容。
他不再仅仅是冷静的观察者,他成为了这汹涌浪潮中的一部分。
他学着主公的样子,也努力挺直了背脊,向周围的百姓郑重地抱拳回礼。
这个动作不再仅仅是礼节。
他看着欢呼的百姓,看着振奋的同袍,看着前方主公的背影,心中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这条路,是我李茂…自己选的!”
其余少英营的普通士卒,大多如李茂、张猛一般,皆是十几岁的少年郎。
百姓的每一句感谢,每一点心意,都像注入体内的暖流,驱散了疲惫,让手中的刀枪、身上的伤痕,陡然间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与价值。
一种强烈的荣誉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守护的决心从未如此坚定。
“为少主公效死!”
“护我长沙百姓!”
不知是谁先低吼了一声,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声音汇聚起来,低沉而有力,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形成一股虽不嘹亮却震撼人心的洪流。
少英营的将士们,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卒,此刻都挺直了脊梁,眼神锐利如鹰,士气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民心所向,将士归心。
这不在刘禅意料中的一幕,不仅带给少英营一次集体的意志觉醒,也让刘禅看到了为何父亲要一直践行“仁义”之道。
会上瘾的。
看着百姓激动感激的面容会上瘾,心中正义与仁德的践行会上瘾,那收获的信任会上瘾,那付出守护的沉重也会上瘾。
这来自民心的回响,这源自道义的满足,其甘醇远胜金玉珠玑,其力量足以涤荡灵魂!
它如同最清冽的甘泉,最炽烈的薪火,一旦尝过其滋味,便再也无法割舍。
刘禅深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愧疚与责任压下。
化为此生铭记的决然烈火。
“入城!”他朗声下令,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民心难负,道阻且长,仁义之宏,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