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重阳遗刻(1 / 2)

漆黑的洞口如择人而噬的巨兽之口,幽邃无声。

叶昀没有急着下去,从行囊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火折子点燃,随手丢了进去。

火苗落入黑暗中并未熄灭,静静地燃烧着,驱散了一隅黑暗。

“空气没问题。”

确认了这一点,叶昀将行囊重新背好。

双手在洞口边缘一撑,身形便轻盈地落入密室之中。

双脚落地,他未急于探查,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根手指长短、蜡封的细棍。

拧开封蜡,对着空气轻轻一甩。

一团柔和却明亮的白光瞬间绽放,将整个密室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

这用白磷等物特制的照明棒,亮度远超火把,且无烟无味,是探幽入秘的利器。

亮光下,密室的全貌展现在叶昀眼前。

这房间的构造极为奇怪,前窄后宽,呈不规则的梯形。

东墙砌成半圆,西边却收束成一个尖锐的三角,角落里摆放着一个布满灰尘的黄色蒲团。

应是当年主人打坐练功的地方。

叶昀的目光扫过一切,最终牢牢定格在正北方的石壁之上。

那里,悬挂着一幅早已泛黄的古画。

画卷材质是上好的蜀锦,历经百年,竟保存得异常完好。

画中之人,是一位身穿素色道袍的男子。

他没有盘膝打坐,也未持剑而立,只是静坐于青石。

目光遥望着画卷之外,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数百年光阴,与此刻的叶昀对视。

中神通,王重阳?

叶昀的心神,瞬间被画中人那双眼睛给吸了进去。

那是怎样一双复杂的眼眸!

初看平静如潭,不起波澜。

细看之下,才发现那平静之下,是燃尽天下烽火的疲惫,是勘破红尘爱恨的怅惘。

可在这疲惫与怅惘的最深处,又偏偏藏着一丝怎么也抹不去的傲然与不甘。

画师的笔触神乎其技,竟将如此矛盾复杂的情绪,尽数锁在这方寸之间。

画中人面容轮廓分明,鼻梁高挺,双唇紧抿,透着不怒自威的宗师气度。

下颌那缕打理得一丝不苟的山羊胡,更添了几分仙风道骨。

叶昀的目光从画像移向旁边的石壁,那里用利器刻着一行行龙飞凤舞、力透石壁的诗句。

字迹狂放不羁,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悲愤与深情。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

诗句末尾,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落款——“重阳子”。

看着这行诗,再看画中人那双复杂的眼睛,叶昀心中豁然开朗。

王重阳早年亦是抗金义士,奈何壮志未酬,心灰意冷,方才出家创立全真教。

这首诗,借张良典故,抒发的正是他自己空有匡扶天下之志,却报国无门的悲愤。

难怪他眼中有那般复杂的情绪。

“原来如此……”

叶昀喃喃自语,收敛心神,整理衣冠,对着王重阳的画像,恭敬地行了一个道家稽首礼。

“华山派后学末进叶昀,拜见重阳祖师。”

礼毕,他才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画卷挪开。

画卷背后,整片石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蝇头小楷!

《全真大道歌》、《金雁功》、《全真心法》、《全真剑法》……

而在这些功法的最上方,也就是密室的穹顶处,赫然刻着部分《九阴真经》总纲!

叶昀长长吐出一口气。

终于找到了。

他抬起头,仔细研读石壁上的内容,很快发现,这里的《九阴真经》并非全本。

没有最核心的练气法门,只有《易筋锻骨篇》、《闭气秘诀》

《摄心大法》、《螺旋九影》、《蛇行狸翻》以及《九阴疗伤篇》这几样绝技。

想来也是,王重阳当年虽赢了真经,却立誓不练。

他将这些刻在此处,恐怕是为后人留下一份念想。

或者说,是留给那个他心中有愧的女子一份补偿。

叶昀没有急着去记,而是再次对着王重阳的画像,深深一揖。

无论如何,这份恩情,他领了。

他伸出手,轻轻按在冰冷的石壁上。

心念一动,石壁上所有的图文经义,瞬间化作庞大的信息洪流。

被他完整地“复制”下来,在脑海中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

做完这一切,叶昀才开始真正消化这些收获。

《全真心法》,他只看了一眼,便觉平平无奇。

其核心理念与华山派的《混元功》异曲同工。

都是求一个“稳”字,打根基用的,对他而言已无大用。

他真正的兴趣,在那篇《全真大道歌》上。

初看之下,通篇都是“清心寡欲”、“性命双修”之类的道家哲理,枯燥无比。

但以叶昀的悟性,很快便沉浸其中,越看越是心惊。

这《全真大道歌》里,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力搬运法门或招式。

它通篇讲述的,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武学至理!

“入门门槛极低,可最终成就的上限却高得吓人。

修行途中不会有任何瓶颈,只要能勘破玄机,再活得够久,成就不可限量……”

叶昀脑中灵光一闪,瞬间想通了许多事。

“难怪全真七子个个武功不弱,却无一人能及王重阳的高度。

他们都只学了《全真心法》的‘术’,却未能勘破这《大道歌》里的‘道’!”

甚至,他还想到了原著中一个有趣的细节。

郭靖后来九阴真经的内力都练到头了,可他的全真内功却还在一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