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履知道麾下几个将领的品性,个个都是反复无常,难以驾驭的人渣。
不是卖国求荣的汉奸,就是专坑友军的贼帅,或者专杀恩人的毒将。
和他们做友军尚且危险,就别提纳入麾下当心腹亲信了。
陈子履早有主意,只等这场叛乱平定,就把这些客军通通礼送出境,从此相忘于江湖。
否则,就是埋一颗雷在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孙元化的教训,他可不敢不吸取。
除了忠勇老实的杨御蕃,他是一个都不想要。
于是借口新官事忙,常在衙门署理公务,少去军营瞎转悠,绝不和将领独处,不给暗示的机会。
至于新招募的几千兵丁,一半交给杨御蕃统领,一半交给成友德操练。
之前招揽的二十多个秀才、童生,这会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通通扔到军营,从队总做起。
名义上是带着士兵操练,实则跟士兵一起,接受老军官的操练。
这下子,莱州城再次轰动起来。
老百姓议论纷纷,都说千百年来,从没有秀才当兵的说法。
陈巡抚如此行事,真的能行吗?
真是离经叛道,奇哉怪哉。
三十几个读书人之中,心里暗暗嘀咕者不乏其人。
之前那些人应募从军,是因为莱州岌岌可危,被陈子履一股动,便满腔热血难以自持。
后来在中军当参谋,倒也还可以,没说什么。
毕竟有谢陛的先例在,由幕僚入仕途,算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哪知陈兵宪当上了巡抚,竟没提携大家进巡抚衙门当差,大家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至于扔到军营里当队总,和一群泥腿子挤大通铺,更让不少人抓狂。
要知道队总麾下只有三十号人,是军中非常低级的军官,在他们看来,和普通大头兵没什么两样。
大家放弃考取举人功名,就换来一个大头兵?太过份了吧。
况且按军中惯例,打仗时就连哨总、千总都得带队冲杀,更别提区区队总了。
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当真上了战场,估计在登州之战就得阵亡。
此时不溜,更待何时。
于是短短半个月之内,便有十几个读书人,以不同的理由请辞。
要么家有老母需要奉养,要么祖父受戮要返乡戴孝,要么三代独苗等等,一个个痛哭流涕,情真意切。
陈子履知道是怎么回事,虚伪地挽留了两句,便批了条子,让他们自便。
于是缙绅们又私下偷偷笑话,新巡抚不懂礼遇下士,终于遭到学子唾弃。
陈子履听了也不生气,反而让成友德狠狠地操练,就当这是贵县的义勇营。
不要讲任何情面,也不要特地照顾那十几个读书人。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莱州各营的损失渐渐补齐,登莱形势慢慢发生变化。
陈子履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处理公务的能力堪称神速,很快将莱登青各县公务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