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老许受伤了(2 / 2)

傻柱要请半天假,他要是不批,傻柱下午也不会来上班,如果厂里再处罚傻柱,傻柱这小子可是吃软不吃硬。

说到老大哥,厂里可是有些老大哥的技术工。

老大哥援助了不少机器,但不少机器都是老大哥的技术工在操作,不让人碰。

另外,厂里的机器坏了,几乎也都是老大哥的技术工来修。

而一些重要机器的维修,更是需要老大哥的工程师。反正就是被卡着,很憋屈就是。

在厂里久了,傻柱也学会了一些俄语,当然,也只会简单说几句,正常交流还不行,至于俄文,他更是看不懂。

不过,厂里都鼓励大家学俄语。

学校的第一外语也是俄语,其次才是英语。

食堂主任也没办法,只能批了傻柱的请假,至于下午厂里的招待餐只能让别的厨子来了。

厂里好几个食堂呢,每个食堂都有个大厨,傻柱只是一食堂的班长。

不过,另外几个食堂的班长厨艺都比不上傻柱。

中午厂里一食堂。

傻柱做好了大锅菜,他也就可以下班了。至于他的中饭,也是在厂里食堂解决。

喝饱了,傻柱迈着六亲不认的步子走出了食堂。这次是提着空饭盒。

厂门口,李奎海等了也有好一会。只见李奎海身边还停着辆自行车。是李奎海借的。

“你就是我爸的徒弟李奎海吧!”傻柱走了过来。

而李奎海喊了傻柱一声师兄,虽然他年龄比傻柱要大,但入门晚。

但实际上何保国就没当傻柱入门。

李奎海今天结婚,他对象是城里户口,也有个工作,收入能有15元的样子。

对了,这年代的户口其实是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所谓农业户口,也就是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居民,其实就是农村户口了,非农业户口则是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居民。

票证时代还没来,现在迁户口也容易。

不过,农村户口有田分,一般都不愿迁到城里来。

贾张氏很精的一个人,但她就没把户口迁城里。

当然了,贾张氏以后肯定后悔死。

李奎海家住在朝阳那边,他家人口多,除了父母,还有奶奶,以及1个姐姐,3个弟弟和2个妹妹,再就是大伯三叔什么的,以及他妈娘家也一大群亲戚,这次他结婚也不都请,毕竟人太多,就安排3桌。

准备的食材不是太好,但也不会太掉价。

而李奎海家虽然人多,但房子可不大,也就2间,加起来不到60平方。

看到李奎海家准备的食材,傻柱也没说什么,在他看来马马虎虎吧。

“奎海,这厨子靠谱吗?”李奎海的母亲张桂芳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问。主要是傻柱太年轻了。

除了家传,拜师一般先跑腿打杂个2年或3年,然后才开始学本事。

所以,厨子一般年纪越大厨艺才越好。

傻柱如今就16岁,看他这么年轻,实在让人没信心。

“妈,这是我师傅的儿子,你别看人家年轻,八级炊事员,第三轧钢厂的大厨,在厂里是这个(大拇指),也就是我师傅让他来,不然咱家可请不来。”李奎海说着。

张桂芳一听也是惊讶,这年纪轻轻的小同志竟然就是八级炊事员了,还是轧钢厂的大厨,但想到是她儿子的师傅的儿子,也就理解了。

她儿子的师傅是鸿宾楼大厨,在鸿宾楼厨艺最好的。当何保国来时,也快开席了。

何保国也看到了李奎海的对象,挺精神的一个姑娘。。

徒弟结婚,何保国也不小气,给了个5元的红包。

这年代给个红包一般都是几毛几分,能给个1元就算很大方了。而李奎海家这次办酒席虽然准备的食材不是太好,但也并不寒酸。傻柱发挥了厨艺,做出的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因为傻柱太年轻而轻视的,也都不敢相信。毕竟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厨艺,可不多见啊!“这猪肉炖粉条可真香。”

“土豆丝也好吃啊!”

“就这厨艺,很多七级炊事员都比不上吧!”

“莫说是七级炊事员了,我看至少比上六级炊事员,甚至五级炊事员。”“听说是奎海他师傅的儿子,人家可是第三轧钢厂的大厨,才16岁呢!”“可真是有本事啊!”

“真是有出息。”

“我听说奎海他师傅原本也是轧钢厂的厨子,要是不走,留在厂里没准能当个食堂主任。”

“那他为什么不继续在轧钢厂干?”

“好像是为了抓个敌特,总之人家有本事,觉悟高。”

何保国是李奎海的师傅,也没法低调。

不仅李奎海两口子很敬重何保国,李奎海的家人也都很热情。由于菜做的好,傻柱也被在坐的不少人夸着。

李奎海心中也是感叹,‘师兄’还真是得了师傅的真传啊!这厨艺真是没的说。

酒足饭饱了,何保国和傻柱也就准备回家了。

老规矩,掌勺的带点‘剩菜’回家。而李奎海他爸还多塞了2包烟给何保国。烟并不差,但何保国却戒了。

毕竟家里媳妇怀着孕,何保国也就戒了烟。

当然,等秦淮茹生了孩子,他再考虑抽,大不了少抽点。

出了巷子,何保国就从兜里拿出手表看了下时间,晚上9点多了。

“爸,你还有手表?”傻柱却是眼尖。

也是何保国大意了。

但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

“前段时间买的,咱家现在已经有了自行车和缝纫机了,手表我也就没戴。”何保国淡淡说。

傻柱也不是真傻,听他爸这话,也是明白了。

这年代家里有1个大件就了不得。

自行车和缝纫机就很亮眼了,再加上个手表,这只会招来更多人眼红。

因此,低调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你可真行。”傻柱笑道。

不用何保国叮嘱,傻柱回去也不会乱说。

“行了,过几年等你娶媳妇,我现在这自行车给你,也给你买块手表。”何保国对傻柱说一听何保国这话,傻柱可就激动了。

自行车+手表?

只是想想就让人兴奋了。

而想到娶媳妇,傻柱也就以秦淮茹为标准。

要有秦淮茹漂亮,也像秦淮茹一样贤惠,最好再是个城市户口。瞥了一眼傻柱,看他这副德行,何保国也就清楚他在想啥了。

傻柱现在才16岁,再过个几年,直接给他找个媳妇,等傻柱结了婚,也就分家。有了这么大的儿子,不仅秦淮茹不自在,何保国还膈应呢。

6岁的闺女就可爱多了。

至于给傻柱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当然是过日子的,至于胖一点,样貌普通,这都没什么,是个过日子的就行了。

什么?傻柱不同意?他皮痒了。

虽说新时代了,男女恋爱自由,但大多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像贾东旭相亲还挑三拣四的,也是老贾死的早,不然还由贾东旭的性子来?

原剧中,傻柱就是没个长辈管着,不然60年代肯定有娃了,没准都能打酱油了。

至于说傻柱相亲,死对头许大茂使坏,把傻柱当饭票的寡妇耍心机,但只要傻柱有个长辈在,这些都问题不大。

当许大茂谈对象,傻柱肯定也想使个坏,但许大茂有父母在。

因此,有何保国在,只要傻柱自己不作死,以后肯定能早早结婚。

回到南锣鼓巷已经很晚了。

四合院里乌漆嘛黑的。不对,何家还有点灯光。傻柱摸着黑去后院了。

秦淮茹还没睡,看到何保国回来,弄了水给何保国洗脚。

何保国这洗着脚,秦淮茹说起了王老实家的孩子。

“别想太多,生男生女都一样,我还更喜欢闺女呢,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

何保国笑着说。

看到王老实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秦淮茹就担心她自己生了女儿。毕竟秦淮茹或多或少也有些重男轻女。

听着何保国这安慰人的话,秦淮茹翻了个小白眼。

何保国儿女双全,傻柱也大了,当然生男生女都一样了,但对她哪能一样啊!

秦淮茹的想法不奇怪,但她还真是想错了。

对何保国来说,傻柱和雨水可远没有秦淮茹肚子这孩子重要。

尽管有原身的记忆,但毕竟不是原身。

“咱俩也还年轻,以后多生几个,儿子女儿都会有的。”何保国说。

听了何保国这话,秦淮茹也是想通了,就算她这头胎是个闺女,以后再生呗。她有个姨就是生了3个闺女,然后才生了个儿子。

忽然,秦淮茹捂着肚子,是肚子里的孩子踢她了。

洗了脚,何保国把洗脚水倒对门贾家门口。

关门,熄灯,上炕。

搂着媳妇,何保国也闭上眼睡觉了。

由于秦淮茹大着肚子,躺着睡不舒服,都要侧着身子,靠着何保国才能睡好。

对了,回来时还隐隐听到贾家的大屋,也就是老易名下那房子里,还有些动静,却是贾东旭两口子在折腾。

贾东旭急着想让马荷花怀上,证明他不是老易,他身体没问题。

娶个农村寡妇,还是带娃的寡妇,又不漂亮,贾东旭当然是不甘心,完全就看不上,而贾张氏也看不上这儿媳,但随着时间,贾张氏算认可这儿媳了,而贾东旭也有点认命了。

所以,贾东旭急着想要个孩子,毕竟棒梗和小当不是他亲生的。

......

一夜无话。

天色蒙蒙亮,何保国醒来时,旁边空着,秦淮茹已经起来了。

昨晚喝的有点多,一觉醒来还有点不舒服。

虽然还可以继续睡一会,但何保国也不打算睡了。

早饭是傻柱做的,而秦淮茹炭炉生火少了些热水,接着就继续做起了婴儿衣服裤子等。

当傻柱把早饭做好,就是粥和窝头,都是粗粮。

见天的吃细粮的确不太好,何家每个月至少小半个月是吃细粮,这已经算奢侈了,用街坊邻里的话来说,日子不过了?

而这是让邻里看到的。

关起门来,至少何保国两口子可没少吃好的。。

天气转冷了,放眼看去,马路上的行人都‘臃肿’了起来。

何保国身上也穿着灰不溜秋的棉衣棉裤,看着厚实,却不保暖啊!好在他身子骨壮实。

下了班,戴上手套推出自行车。头戴毡帽,骑上车也就回家去。

一如既往的2个饭盒搁自行车后座上,饭盒里当然都是‘剩菜’。

虽说现在光景不太好,但身为鸿宾楼的大厨,何保国不仅工资高,每天的油水也不少。

也正因为天气冷,在外玩的人也少了。

家庭困难的,家里棉衣棉裤少,谁出门就谁穿。

这年代虽然苦,但生活节奏却并不快,何保国反正是没什么压力。

每天的空闲时间都多,除了在家陪陪媳妇,也就钓钓鱼,找人下下棋,或是去看电影之类娱乐匮乏,真没什么好说的。

算算时间,下个月他媳妇也要生了,他还是很期待着。

回南锣鼓巷的一路上,看着路两边的建筑,大多低矮陈旧,充满了年代的气息。不少墙面上也有着一些标语。

生活在这个年代,何保国也是感受到一些激情澎湃,火红岁月的浪漫,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咳咳。

回到四合院,院子里也看不到个人。

“老三这不行啊!天冷了就不站岗,明显就是觉悟不够。”何保国看了一眼三大爷家,心中嘀咕。

三大爷也是怕冷。

错了,应该说三大爷忙着去钓鱼。

这大冷天的,像什刹海那边的冰场可是热闹。

钓鱼的人也减少了。

但对三大爷来说,却更容易钓到鱼。

自从天气转冷,还别说,三大爷外出钓鱼的收获是多了些。

这钓鱼的收获多了,三大爷也改善了伙食。

而钓到大鱼,三大爷都是卖掉。

三大爷忙着存钱,也是梦想着能早日买辆自行车。

看到何保国买自行车,贾东旭也买了,还有许富贵,大院里有3辆自行车了,三大爷也很想买,但他钱不够,又不愿意找人借,借钱要给利息吧,不给利息可就人情大了。

说到许家,许富贵是厂里放映员,经常要下乡放电影,厂里有配自行车,甚至分配了枪。毕竟这年代不怎么太平,有些放映员下乡就遇上劫道的。

像许富贵,下乡都是带着徒弟,2个人也更安全点,加上有枪,真遇上劫道的也不太慌。

把自行车停在家门口,进了屋,只看到傻柱和雨水。

问了下傻柱,才知道秦淮茹是去三大妈家串门了。

不用说也知道,何保国不在家,秦淮茹和傻柱待在一个屋里不自在。

何保国瞥了眼傻柱,要说这便宜儿子没眼力见,有时候却比谁都精明,但有时候却又傻了吧唧的。

秦淮茹就很懂分寸,名声一直很好。

不管在这四合院,还是整个南锣鼓巷,又或是秦家沟,秦淮茹的名声都不差。

因为傻柱只比秦淮茹小了2岁,长的又显老,给傻柱当后妈,秦淮茹怎么都不自在,所以,保持些距离为好。

要是傻柱分家单过,秦淮茹绝对是高兴。

“柱子,去照顾照顾老太太。”何保国把傻柱打发走,然后就去前院阎家把媳妇接回家。

回了家,何保国和秦淮茹的闲聊中得知了一件事。

许富贵受伤了。

“老许受伤了?怎么受伤的?伤的重吗?”何保国好奇的问。

“昨天许富贵就下乡放电影,按说今早能回家的,结果到了下午都没回,也没回厂里,原来他昨天下乡就在路上摔了,伤的不轻,当时附近也没人,

他差点冻死,好像是自行车坏了,车轱辘都掉下来了,放映设备也摔坏了,好在及时找到送医院了。”

这可让何保国惊讶了。

按说自行车一般也就掉个链子。

车轱辘都掉下来了?厂里配给许富贵下乡的自行车这么破?摔坏设备,还把许富贵摔个重伤,肯定是骑的飞快。

“老许昨天没带他徒弟一起下乡?”何保国诧异。多个人也有个照应不是。

“听说是没有。”

“他也够粗心的,这下乡也该把自行车检查一下啊!骑着不对劲他就没点感觉?”

何保国摇着头。

但何保国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这年代的自行车质量还是很好的,耐造。

而厂里也不可能配个太破的自行车给许富贵。

另外,许富贵也是老放映员了,应该经验丰富。当然,也可能就是许富贵的运气很差。

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

看何保国也没幸灾乐祸,秦淮茹还有点诧异。

毕竟何保国和许富贵是死对头,看到许富贵倒霉,按说多少也该有点幸灾乐祸。

但何保国却很平静。

的确,何保国和许富贵是有点不对付,但听到许富贵倒霉,他也并未幸灾乐祸。许大茂带带妹妹回了大院,他妈留在医院照顾他爸了。

他爸受伤不轻,都破相了,右腿也骨折了,要修养个把月了。

厂里还在调查。

而他爸却认为并非意外,而是有人使坏,在他的自行车上动了手脚。问题他爸在厂里得罪的人少说也有几十个人。

几千人的大厂,得罪几十个人,这不算多。但如果真是有人使坏,应该就是厂里的某人。

毕竟他骑着下乡的自行车并非他买的,而是厂里配的,就是厂里财产,除了下乡时,一般都是放在厂里。

厂外的人应该没机会下手。

自行车没什么,修起来简单,但他人受伤却不轻,另外,设备损坏也不小。

要知道,轧钢厂也就2台放映设备,1台设备损坏,这可不是小事。

因此,厂里十分重视。

当许大茂回到大院,傻柱也就‘关心’一下他,只是说话不太好听,然后许大茂就说话更不好听了。

许大茂他爸出了事,傻柱这有点幸灾乐祸就不怎么好了,和许大茂斗嘴也没啥,再动手打了许大茂就过了,所以,这次傻柱忍住了打许大茂的冲动。

贾东旭这时也来到院子里,他满脸都是幸灾乐祸。

傻柱只是有点幸灾乐祸,而贾东旭比傻柱可是过分多了。

“这做了缺德事就容易遭报应。”贾东旭对许大茂说。

许大茂心中一动,指着贾东旭:“是不是你使的坏?”

贾东旭完全有动机,毕竟许大茂他爸算计了贾东旭,导致贾东旭娶了个农村寡妇,这仇可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