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小组(1 / 2)

“那当然好了,我看著姜老爷子的身体恢復得好,就知道,这大夫是个靠谱的。”

他並不是讳疾忌医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找个不错的大夫帮忙看病。

陈老笑著说:“说得我都有些心动了,等人到了,能不能给我也诊个脉”

姜海棠听到陈老这句话,不由又多想了一点。

戚大夫长期在西北,医术虽然不错,但实际上,並没有正经的工作单位,算是有个乡下的赤脚大夫。

陆良辰对他有过救命之恩,两个人又是十分能说到一起,戚大夫才会愿意奔波这么远来京城。

家里老人不少,身体需要好生调养,但总不能每次都让戚大夫来来回回地跑。

毕竟,戚大夫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让戚大夫留在京城。

思及此,姜海棠觉得,这事儿得和戚大夫商量商量,如果可以,想来是有办法能让戚大夫留在京城的。

“我等会儿就给良辰打电话,问问良辰。”姜海棠说。

“等会儿做什么,我这里有电话,能打长途,你打过去就行。”

姜海棠想了想,没有推辞,直接拿起电话开始拨號。

这个年代,长途电话打起来很慢,需要一次次的转接才行。

好在,陆良辰正好在办公室。

姜海棠问陆良辰什么时候回家,得知已经在移交工作,一周之后就会离开,才说起能不能请戚大夫来一趟京城,又將自己的想法对陆良辰说了,请他问问戚大夫,要不要留在京城。

陆良辰那边思考了一下,说道:“戚大夫倒是孑然一身,如果能留在京城,也是好的,等回头我劝劝。”

因有外人在,姜海棠也没有多与陆良辰说私密的话,事情说清楚之后,很快掛了电话。

三个人又聊了几句,姜海棠和陈老才告辞出来,而周副部长,已经急匆匆地赶到下一个地方去了。

回到办公室,姜海棠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清晰的目標。

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进来,明亮而温暖,恰如她的未来一样。

陈老拍拍她的肩膀,语气欣慰又带著几分期许:“海棠啊,周副部长和我可是把宝押在你身上了。別有太大压力,但也別鬆懈。大胆去干,我们就是你坚实的后盾!”

“我明白,陈老。谢谢您和周副部长的信任!”姜海棠郑重地点头。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姜海棠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先静坐了片刻,理清思路。

她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筹建小组需要考虑的事项。

首先就是人员筛选,既然是一个小组,必定人不能太少,选人决定了以后的路是艰难还是坦途,是重中之重。

首先必须要有扎实技术功底、还要能接受新思想、愿意埋头苦干,这样的同志,在这个年代不算少,但也不多。

李兴海、张建国、云志浩这几位共同经歷过城之行的战友是首选,他们了解情况,也认可她的能力。

除了这三个,部里还有哪些人可以选呢

姜海棠对部里的人不是很了解,只能找到人事那边,將部里符合条件的人的资料都借了过来,打算从中筛选一下。

她希望能补充一些年轻、有衝劲、外语或製图能力强的技术员。

她了半天时间,才將人事处调阅的相关人员的档案全都看了一遍,並且按照自己的需求,擬定出了一个初步的名单。

这个名单的人比她需要的人多了七个,相信能够选出足够的人员。

陈老这会儿不在,商量选人的事只能暂时搁置,姜海棠开始思考第二个问题。

有了人,还需要有办公场地、实验设备,以及一些最新的国內外技术资料、还需要有对口的厂子能提供支持,让她们有一个实验场所。

这些都是极大的问题,要落实下来並不容易。

因此,姜海棠只是暂时列出了一个详细的清单,打算等回头一併送到陈老那里。

然后就是做技术路线规划,这是姜海棠的强项,而且报告里已经有了方向,只需要思考具体如何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国產化改进。

先制定出一个大概的计划步骤,然后慢慢充实起来就可以。

做完这些,距离下午下班时间也不远了,姜海棠没有继续工作,索性与技术处的其他老同志“偶遇”閒聊,不动声色地了解她选定的那些人员的技术水平、性格特点和工作態度。

別说,通过这样一番了解,她又掌握了不少的信息。

晚上回到家,虽然身心疲惫,但她还是强打精神陪著小橙子和小桃子二人玩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