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他没机会了
蒙扎赛道对车手的调车水平要求非常高,不是谁都能够在高速赛道中跑完后敏锐的反馈数据。
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够把握住。
哪怕是吴轼,在一练的时候也在频频进站,寻找赛车调校的方向。
“你觉得胎压怎么样”工程师马克问道。
“为了轮胎着想,我认为正赛应当适当提高些胎压。”
马克点点头,事实上,倍耐力规定的最低胎压已经非常高了。
很多车队整场比赛干脆都使用的倍耐力标定的最低胎压。
胎压越低,接触面越大,发车时轮胎能够提供更多的抓地力,并且也可以更快让轮胎进入工作温度。
所以如果可以,在排位赛,车队都是更愿意降低胎压的。
可降低胎压却有着非常高的风险,且不说事后容易面临胎压检测不合格的问题。
最主要是,胎压过低,会使得轮胎胎壁承受更大的力量,容易导致爆胎。
特别是当轮胎磨损后,胎壁的脆弱性越发明显。
马克给出了几组测算的胎压数值。
这几圈出去,吴轼将尝试找出最佳的正赛胎压。
另外一边,马萨也在努力进行反馈。
他作为老将,对于蒙扎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刻,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虽然这些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吴轼。
可两辆车分别进行不同的测试是在最大化利用练习赛时间。
马萨现在正在寻找外倾角最佳调教参数。
外倾角的设定主要是为了过弯时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合适的外倾角还会在过弯时分散平台面的压力,以此延长轮胎的寿命。
马萨又和工程师团队在p房里讨论了十来分钟,才上车。
一练结束,吴轼对于胎压这块已经有了判断,q2、q3以及正赛,都将采用不同的胎压。
马萨整场测试下来,实际上也就是让工程师在前轮刹车管道中加入了几个垫片,增大了外倾角。
这个数据在二练的时候,将由吴轼进一步去测试,寻求最好的过弯性能。
整个一练中,梅奔依然傲视群雄。
汉密尔顿以1分24秒670位居第一,罗斯伯格1分25秒133居于第二。
第三是维特尔,1分26秒258,落后汉密尔顿足足1.588秒!
练习赛结束后,负责快报的记者都直接在文中描述:
“这是一支和其余车队不在一个星球的队伍。”
这引来了托托的不满,托托现在非常厌恶围场夸赞梅奔赛车的性能。
二练时,维特尔一度占据第二,可是最终还是难以从梅奔手里啃下一块肉来。
威廉姆斯两人都没有展现出足够的速度,困顿于六、七名。
实际上这个时候两人都在继续测试车辆的调校,圈速并没有实际意义。
正如吴轼在之前的采访中所说,为了保持住积分榜的领先地位,威廉姆斯车队所要做的工作远比其余车队更多。
梅奔的调教只要达到一个舒适区间就可以开上去了,毕竟他们本来就车快。
法拉利目前还没有迈入争冠的行列,车队里的氛围跟威廉姆斯有很大区别。
不过哪怕迈入了争冠的行列,法拉利内部的管理问题恐怕也会让他们没有办法去发挥出更多的实力出来。
为了追求哪怕每圈零点零几秒的进步,威廉姆斯车队都需要进行数次尝试。
这极大增加了吴轼的负担。
毕竟那每圈零点零几秒的进步,只有吴轼能够测试出来。
马萨更多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他会发现一个大方向上的优化方向。
然后再不断去细化,给出一个更小的区间值,由吴轼来完成最后一步的测试工作。
红牛这边也运气不佳,里卡多换上的变速箱液压系统故障,没完成二练。
反倒是印度力量的佩雷兹和霍肯伯格分列四、五名,显示出了不错的竞争力。
只是在赛后的采访过程中,印度力量车队领队表示仍旧需要调整平衡。
结合上一站的表现来看,印度力量在夏休后确实有明显进步,领队的说辞被大家看作他们在谦虚。
威廉姆斯因为成绩不佳,有不少媒体在采访的过程中都透露了对他们这站表现的担忧。
对于媒体的担心,威廉姆斯副领队克莱尔表示:
“我们遇到了些问题,正在进行调整,我们相信在明天的三练能够拿出适合的解决方法。”
就这样,次日到来。
周六,上午,三练开始。
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都进行了较长距离的测试,分别跑了18和19圈。
汉密尔顿依然以1分24秒544的成绩高居榜首。
罗斯伯格慢了0.3秒,以1分24秒844的成绩排在了第三。
反而是法拉利的维特尔,跑出1分24秒808的成绩,排在第二。
吴轼比罗斯伯格再慢0.1秒整,排在了第四。
好消息是,马萨这场也不错,仅仅慢了吴轼0.1秒,排在第五。
印度力量似乎正如他们领队在二练结束后采访说的那样遇到了些问题,佩雷兹只排在第八。
霍肯伯格未进入前十。
但问题最大的还是kii,三场练习赛都没有进入前五。
按照法拉利所说,是调校上遇到了问题。
练习赛刚刚结束,梅奔就召开了排位赛前会议。
“吴轼三场练习赛都没有展露过多速度,他的排位赛成绩推测是多少”托托直接对着数据组那边问道。
“三练里,吴轼1分24秒934,马萨1分25秒101,这是他们跑出的最快速度。
“我们结合他们两人各计时段最快速度,组合起来推测,马萨的最终排位成绩应该在1分24秒整上下浮动0.1秒。
“而吴轼,我们按照之前的经验来判断,1分23秒5左右。”
工程师将数据念出来后,房间里短暂的安静了下。
托托摸着自己的下巴,说道:“我们自己的是多少”
“1分23秒5。”工程师回答。
‘引擎白换了’
托托有点想骂人,不过忍住了,只是在心里想了下。
“马萨本身在蒙扎赛道的熟练度很高,我认为这次吴轼不会快他那么多。”
另外一名工程师提出异议。
他说完,就在笔记本电脑上敲了一连串的东西,等到系统模拟出来后,立即传到了投屏上。
众人看过去。
蒙扎赛道这种高速赛道,大部分车队都会采用低下压力设定。
毕竟直道占比足足77%,猛猛踩油门就行了。
而都是低阻设定,对于引擎输出功率的要求就降低了。
再加上仅仅11个弯角,很难拉开差距。
所以即使开着有一定性能差距的赛车,顶尖车手去开速度依然不会差非常多。
数据图上显示了各家大直道上的尾速,差别没有非常大。
“所以你计算的结果是,吴轼会比1分23秒5慢上0.2秒的样子”有人问道。
“是的。”工程师点点头。
托托的目光却看向了两位车手。
工程师掌握数据,车手掌握赛车。
最终出多少成绩,还是车手来决定。
“每过去一场比赛,我们就离赛季结束更近一点!
“而现在,车手积分榜上,我们依然落后,我希望尽快终结这个事情。”
说完,他似乎还有几分不满,继续说道:
“每当围场里在讨论我们造出了一台多么了不得的赛车时,我只会感觉这是对我们的羞辱。”
汉密尔顿双手放在桌子上,像是挨批的学生那样看着托托。
罗斯伯格则是低着头,没有直视托托。
托托的话,让整间会议室安静了足足5秒钟。
这足以让人窒息的5秒钟,在托托说出“继续”后才消散。
紧接着,各个模块的负责人开始汇报情况,最后由两名车手汇报。
和梅奔会议室里的充满窒息感的压抑氛围有所不同,威廉姆斯会议室大家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根本追不上,根本追不上啊!
这次三练,连吴轼都没有跑出足够的成绩,让众人觉得没有办法了。
“我们碰碰头,抓紧时间,排位赛开始前,把车调好。”
克莱尔听完两位车手和工程师们的汇报后,揉了揉太阳穴。
紧张有序的工作继续进行。
吴轼和马萨和工程师们凑在一起,对各种数据指指点点,讨论着可行的调校改变。
整个中午,车组人员都在忙碌,什么东西也没吃。
吴轼哪怕知道露易丝来了,也只能够抽出点儿时间和她打个招呼,就立即投入工作中。
没有任何休息。
到了下午,排位赛拉开序幕。
最终的配置在排位赛开始前才终于被确定下来。
吴轼和马萨并没有很有底,都早早进入了赛道。
几圈的功夫,吴轼刷出了个1分24秒9的成绩。
这个成绩足以进入q2,然而吴轼并没有停止刷圈。
第二个飞驰圈后,他松了口气,调校没有问题。
于是按下tr,跟车队说道:“一切正常。”
“ok,你需要继续吗”
“yes,我还需要进行几圈。”吴轼说道。
于是,他依然留在赛道上飞驰,去找最佳的线路。
越是简单的赛道,越考验每个弯道之中的细微驾驶。
刚刚完成调校的车,吴轼还需要去把控。
因为悬挂的软硬有了细微的区别,之前甄别过的路肩需要全部再度进行甄别。
这无疑是个大工程。
算上飞驰圈和冷却充电圈,吴轼足足跑了9圈才回到p房里。
马萨倒是结束的比较快,他只跑了7圈就刷出一个1分25秒184的成绩,这个成绩肯定是能够进入q2的。
q1也没有爆什么冷门,照例淘汰掉两辆马诺,两辆迈凯伦。
维斯塔潘因为车辆问题,并没有参加排位赛。
到了q2,真正的竞争开始。
和之前一样,为了正赛发车时的轮胎更好,能够占据前排的车手都更倾向于只飞驰一圈,以此来节约轮胎。
在蒙扎这种高速赛道,哪怕是绝顶高手,也不能说自己每圈都能刷出极佳的圈速。
车队将吴轼的轮胎胎压降低到最低限度。
吴轼只准备做一个飞驰圈。
“你需要提升至少0.5秒的成绩,才能够稳进入q3。”乔纳森说道。
“我明白。”
吴轼在前几分钟,干脆就没有上车,站在p房里看着大家的跑圈数据。
露易丝就站在他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