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四合院。
孟凡从医院回来的时候,正好在院子里碰到了何雨柱。
“孟凡,来来来,上我家。”
何雨柱看见孟凡回来,招呼道。
“怎么了要是担心食材的话就不必了,你放心,那些东西別说我了,就连许大茂都有能力给你寻摸来。”
孟凡以为何雨柱是担心自己找不齐婚宴的材料。
“不是,我还不放心你吗是別的事儿。”
孟凡的话倒是把何雨柱说懵了。
“那是啥事儿啊”
孟凡一边说著,一边跟著何雨柱走进了屋子。
“你看看这个,这叫伊府麵,是我新学来的,特意给你做的。我跟你说啊,你別看它不起眼,但是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呢。
吃的时候也很方便,开水一煮就行,像掛麵一样,但是比掛麵好吃多了。”
何雨柱指著桌子上的东西,给孟凡介绍道。
看著桌子上的东西,孟凡心里有些吃惊,这跟前世的方便麵极为相近。
孟凡不禁想起了前世在网上看到的关於伊府麵和方便麵的介绍。
伊府麵,又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著名传统麵食之一。
它以鸡蛋麵条先煮熟再油炸,可贮存起来,飢饿时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泽金黄,麵条爽滑,汤浓味鲜,可加不同配料,炒製成不同风味的伊府麵。
伊府麵起源於中国清朝时期,相传是由一位名叫伊秉綬的官员所创。
伊秉綬,福建人,曾两次出任扬州知府。
相传他喜欢与文人宴游唱和,他的府上常常宾客盈门,往往是一席又一席,家中厨师深感应接不暇。为此,伊秉綬动脑筋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將麵粉和鸡蛋掺水和匀,擀成麵条,捲曲成团,晾乾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放起来,来客时只需取麵团,放入碗中,用开水一衝,再加入作料,便成了一碗爽滑可口的麵条,用来招待零星来客,极为方便。
这种麵条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易於保存和携带,因此很快就流传开来,並成为了扬州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
此法一经传出,人们便纷纷仿效,並將这种由伊秉綬发明的方便麵称为“伊府麵”、“伊面”。
伊府麵的口感爽滑、富有弹性,麵条粗细均匀,入口即化。它的汤汁浓郁鲜美,调料和配菜的搭配也非常讲究,能够充分体现出各种食材的鲜味和口感。
早在1914年,上海南京路的陶陶居就曾在《申报》上为伊面打gg:“伊府麵创自名人,独出心裁。本居研究,特用上品滋料,维新监製,装潢贮盒,以备送礼,歷时不变,居家点心,最为简捷,舟车携带,尤觉便宜,临时用开水冲食,香润甘滑,开胃健脾,洵合卫生,诸君请尝试之。每盒小银一角五分。”
从这里看,除了形状不一样,跟后面的方便麵几乎没什么区別。
而方便麵,则是生於中国台湾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有鑑於当时吃一碗拉麵要排队排很长、很久,觉得这其中有了很大的利益,於是深入研究发明的。
安藤百福在发明方便麵后,创立日清食品公司,取名为“鸡汤拉麵”开始售卖。
而安藤百福的鸡汤拉麵传入香港时,译名为“日清伊面”。
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安藤百福只是改良了伊面,而不是发明了方便麵。
“柱子,这个伊面直接吃可以吗”
孟凡不由自主地问道。
“当然可以了。”
何雨柱不明白孟凡为什么这么问,不过还是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