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万历革新 > 第84章 好奇的传教士

第84章 好奇的传教士(1 / 2)

第84章好奇的传教士

罗明坚一行人在京师內如同好奇宝宝一般问东问西。

即使他们的口音非常的重,即使翻译也是个半吊子,但是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丝毫不管仪真的无奈。

“这里已经是居住区,为何还有一座城墙”

“什么这以前的”

“那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

“你们城市难道不划分居住区和商业区吗”

“这些人好奇怪,什么他们是盲人吗这里还有残疾人他们在干什么工作”

“你说什么你意思的是在你们的城市內,这些盲人、残疾人的工作是由一个叫做养济院的地方分配的这怎么可能这些商人为什么会答应”

“哦你是说,只要在城市经营需要许可这些商人为了得到官府的许可,於是承诺这些人的工作真是很棒的主意。”

“你们大明人真的很爱喝酒啊,吃饭几乎不离开酒,但是你们的酒不怎么醉人,也许喝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你们国家才有如此之多的老人。”

传教士罗明坚的话实在是太多了,让仪真厌烦不已,但是他也没办法对罗明坚怎么样。

这段时间宫里面的老祖宗一直催促著他,给他写了不少信件。

里面提到了皇帝对这些传教士的態度,

因此仪真虽然对於这些土包子看不上,但是也不好怠慢。

谁知道皇帝见了这些土包子会怎么用他们。

毕竟当初武宗皇帝后来就喜欢带著一些欧罗巴的西夷在身边,甚至还和这些蛮夷学他们的语言。

颇为宠信。

而此次皇帝召见这些传教士明显是有事情要他们做的,因此仪真还真不敢甩脸色,把关係闹得太僵硬。

不然到时候,这些传教士不答应皇帝的要求,或许到时候倒霉的反而是自己了。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蛮夷得多可怜啊。

见到老人多都要惊奇,见到盲人在街边推磨坊都要惊嘆。

仪真实在不理解这些在想什么。

照顾这些弱势群体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这政策自太祖时期就有了。

居然还有蛮夷不知道吗

“这些人的国家是多么的水深火热啊,难怪他们要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大明。”

仪真想到这里,颇为同情的看了一眼罗明坚。

但是罗明坚丝毫没有注意到。

他可没有问什么养济院之类的问题,他也算是有点见识的人。

至少在几年前已经去过大明的浙江地区了。

在江南,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比京师这里的百姓还要奢华。

至於这些福利措施,江南地区更多一些,不仅要给残疾人的福利岗位。

还有给穷人的施粥、发放义粮等措施,这些罗明坚都见到过。

据他所知,大明的福利措施非常的全面,但是却也非常依赖地方財政。

因为这些福利制度的背后需要当地的粮仓的支撑。

这些粮仓都是专款专用,一旦用完,那么福利也就没了。

因此这些措施大多都在江南地区,北方执行就相对不是很到位。

当然,京师毕竟是大明的国都,自然也可以像江南地区一样。

“他们是什么人”

有人好奇的指向一些穿著打扮明显和大明人与眾不同的人问道。

若换做其他的人还不一定立刻解答,但是仪真是司礼监出身的,还是有点见识的。

只是稍微观察了一下对方的穿著就立刻给出了答案。

“看该是西南来的,估计来朝贡的土司什么的吧。”

“哦!朝贡。”

罗明坚恍然,之后他又看到了一些自己眼熟的韃打扮的人,同时也看到了一旁的大明官员。

心知这些韃人可能也是朝贡大明的。

不由为大明的强大感慨。

虽然这个时候西方的游牧民族已经渐渐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但是这並不不意味著韃人就弱。

至少罗明坚知道,中亚地区的西瓦等汗国依旧肆无忌惮,时不时的穿越草原,对著俄罗斯的国土烧杀抢掠。

甚至其中有好几次抢到了莫斯科的郊区。

韃靶人是一群非常贪婪、疯狂的人。

这是罗明坚对韃人的印象。

同时,罗明坚印象更为深刻的就是大明的富足。

这个时代可不看什么贫困率、中產、无產什么的。

罗明坚作为一个义大利地区的长大的人,对经济有著更加深刻的认知。

虽然义大利地区手工业极其发达,让德意志各邦国的人都爭相来义大利地区打工,乃至当僱佣军卖命。

但是义大利地区的城邦也没有大明这么夸张。

这一路上,他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城市,见过了多少的城市市民。

越看越心惊。

这可都是城市啊。

不是什么国家都有城市的。

哪怕是皇帝的奥地利,义大利地区的各邦国的城市,国內的城市也是有数的。

那像大明这样,几乎无穷无尽。

太多了,一路上他们坐船快的话,能一天遇到好几个城市。

罗明坚的想法仪真自然是不知道,不然肯定骂罗明坚的脑子有问题。

这一路上的城市自然多,因为他们行径的路线是沿著大运河走的。

漕运繁荣了沿著河流的城市不知道多少,城市能不多吗

走到招待外宾的衙门一—鸿臚寺。

“终於结束了,杂家都快成这帮蛮夷的导游了。”

仪真只觉得谢天谢地,终於可以把这帮烦人的傢伙丟给这些该死文官处理了。

却不想,刚走进衙门,里面就有身穿红衣赐服宦官焦急等著他。

见到他带著传教士等人来,宦官连忙道:“仪公公,皇上有詔,宣传教士罗明坚入宫勤见。”

“什么”

仪真大惊,何其快也

外邦蛮夷可不是只要入京师就能见到皇帝的,有这种想法,那是做梦。

更多的蛮夷只是象徵性等到大明朝会的时候,一群使团象徵性的参见一下皇帝。

皇帝呢,也象徵性的和几个人说说话,而几个使节也必然是一些强藩,或者忠心的藩国。

这才能和皇帝说几句。

更多的蛮夷使节其实见的最多都是礼部,鸿臚寺等部门的官员。

毕竟大明太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