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许应尘,就表现也远超同龄人地智慧。
三岁时,他对许兴邦手中的测量尺地兴趣超过了新买的玩具。
他咿咿呀呀的和许兴邦抢着手中的尺子。
“尘尘,长大后当科学家好不好?”
“到时,你天天都和这些打交道。”
“爸爸要工作,你先还给我,好不好?”
许兴邦每次都疼爱地和胖嘟嘟的许兴尘说道。
然而小小地许应尘却没有理会父亲的话语,依旧和那块尺子较劲。
“你看你,你把它弄坏了!爸爸以后怎么用?快给爸爸,别闹。”
“呜哇……”
许应尘听见父亲在斥责自己,突然间哭出声来,小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叫唤。
许兴邦心疼地将他抱起来,哄道:
“好了好了,是爸爸错了,爸爸向你赔礼道歉行吗?”
可小小的许应尘似乎根本听不懂他的解释,只是一个劲地哭泣。
无奈之下,许兴邦只能将那块被弄脏的测量尺递给许应尘。
许应尘通常这时才会破涕为笑。
稍大点后,许应尘在数学方面,显出惊人的天赋。
许兴邦记得,那时去给许应尘开家长会。
老师叹着气,说道:
“许院长,兴尘这孩子,我教不了。”
许兴邦还以为许兴尘在学校惹老师不高兴,急忙给老师道歉。
没想到,老师却说道:
“我刚讲个开头,他就知道结尾。”
“而且,很多题的解法,连我都想不到。”
“许兴尘是天才啊,我哪能教的了他啊。”
这让许兴邦哭笑不得。
对数学的兴趣,持续到许兴尘上初中。
许兴邦也一直往理科方向引导他。
没想到了,到了初中,许兴尘的兴趣却变了。
突然对文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而且这种文学的热情,甚至超越了对数学和物理的热情。
这让许兴邦既高兴又担忧。
毕竟,理科的成绩,更适合他未来走上科学研究的路途。
不过许兴邦并不愿意阻止儿子。
因为他明白儿子的天分。
所谓文武双全,许兴邦最终选择让儿子继续沉醉于文字世界。
而这个时候,儿子已经十五岁了。
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成熟,许应尘开始渐渐展露出其与众不同的一面。
他经常用数学里的公式,对各种文学名著进行研究。
这种行为,一度让许兴邦有些担心。
但很快,他发现儿子并非胡乱试验。
相反,他从不浪费材料和时间。
而他所做的研究,总是能够找到切实可行性的答案。
比如《古代医典》。
许应尘就对《古今草木百科》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
而且这一研究,便是三年时光。
这种情况,直到许应尘进入高中阶段。
当高二,文理分科时。
许兴邦以为他肯定选文,没想到,许应尘主动选择了理科。
这使许兴邦感觉很诧异。
“我儿子居然选理科?”
“难道是他改邪归正,重拾了对科学的热爱?
许兴邦正式的和许应尘深谈了一次,这才真正打开了了解许兴尘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