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301章 征伐四方

第301章 征伐四方(1 / 2)

第302章征伐四方

亲自封赏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李秀成,是洪秀全进入天京城后所做的第一件军政大事。

此事之后,除了享受文武百官的例行朝拜,著手在天京进行一场比在武昌时还要正规的科举考试,实现当初落榜落魄之时许下的自己开科取士的豪言壮语之外。

洪秀全对其他的军政事务兴味索然。

想到科举考试,洪秀全颇有一种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的世事难料之感。

当初若是自己府试、乡试连考连捷,得了个举人功名,他就不会冒险杀头之险,忍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之苦,四处传教。

不传教也就没有上帝会,更没有今日的天王洪秀全,说起来他能有今日这般成就,道光十七年广州府试的那些有眼无珠、蔽明塞聪的考官们功不可没。

洪秀全对军政事务兴味索然,享福之余唯对著书写诗仍旧保持著极大的兴趣。

教化万民,让每个人都信奉天父天兄,於世间成圣,像天父天兄一样享受万民世世代代的供奉是洪秀全现在最大的理想。

至於打天下诛杀清妖这些凡间世俗之事,就交由清胞、山胞、刚胞、正胞、达胞他们去做吧。

当初顛沛流离,辗转四方,仍旧躺著就把太平天国的江山给坐了。

而今入了小天堂,定能躺得更加稳当。

毫不意外地,天国的世俗权柄仍旧由杨秀清执掌。

和在武昌城时一样,城內的东王府才是天国的中枢大脑所在。

杨秀清一如既往地果决。

天京初定,为屏护天京,扩大天京的战略缓衝区。

杨秀清立刻遣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乘势东取镇江、扬州。

三军奉命。

东征镇江、扬州的太平军自天京出发,千艘战舰蔽江而下,过仪征,克瓜州镇、至金山。

沿途清军皆未触即溃,自天京出发未及五日,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三部人马便轻鬆地攻占镇江城,切断了清廷的漕运动脉。

江苏巡抚杨文定一如既往地稳定发挥,战前便退往扬州城,又躲过一劫。

镇江既克,秦日纲留守镇江,林凤祥、李开芳两部人马则沿运河继续北上,攻取扬州。

江苏巡抚杨文定欲故技重施,北上转进至高邮州。

然而这一次,杨文定终於遇到了比他更胜一筹的对手。

扬州城內的漕运总督杨殿邦早早於城內散播杨文定要北遁的消息,扬州百姓听说杨文定和他的抚標兵收了他们的钱粮还要继续跑,气愤地將杨文定和他的巡抚標兵堵在衙署內,要求给个说法。

漕运总督杨殿邦则趁扬州军民的注意力集中在劣跡斑斑的杨文定身上,成功乔装出逃,侥倖捡回了一条妖命。

扬州城城內混乱不堪,林凤祥、李开芳得以不战而克扬州城。

出城无门、守城无术的江苏巡抚杨文定被太平军当街毙杀。成为继湖北巡抚常大淳、安徽巡抚蒋文庆之后,第三个命丧太平军之手的清廷巡抚。

为保扬州绅民平安,扬州绅商江寿民非常识时务地凑了十万两银子,粮米酒肉无数,进贡给太平军。

林凤祥、李开芳非常高兴,给江寿民指了条明路,命其再备厚礼前往天京向天王、东王进贡。

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东征镇江、扬州的这些时日。

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东王府內。

杨秀清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梳理小天堂的內政民生。

杨秀清在武昌所设立的男馆、女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男女別馆制度,增设童子馆、诸匠馆、敬老馆、残废馆等新馆。

天京城內三十万百姓,全部被编入馆中。

各馆无论男女老幼病废残,皆根据情况安排工作,再由圣库统一发放维生所需之口粮。

洪秀全、杨秀清俱曾许下诺言,只要进入了小天堂就许夫妻团聚一处。

只是真正进入小天堂后,洪秀全、杨秀清不约而同地食言,並未兑现当初的承诺。

除了已经废除男女別馆之制的北殿,天国之內,能与家属住在一处,不必遵循男女別馆之制的,仍旧只有诸王加上秦日纲、胡以晃两位天侯。

少数老人把洪秀全、杨秀清当初许下的话当了真,入了小天堂后,夫妻私下相聚。

杨秀清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將所有违反別馆国策的夫妻公开处决,以正天国纲纪。

被处决者多为广西老人,一时间,天京上下肃然。

儘管很多夫妻仍旧对男女馆制度心怀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只得严格遵守男女別馆制度,夫妻骨肉分居各馆。

別馆制度之外,杨秀清在原来圣库的基础上成立了诸如典炮衙、典织衙、铅码衙、刷书衙、典竹衙、油漆衙、豆腐衙、整舆衙、铸钱衙、结彩衙等数十囊括军事、食品、服饰、日用品、建筑、交通、印刷等诸多行业的生產管理衙门。

此制名为百工衙门,负责天京城各馆一切生活物资的供应。

百工衙门名义上归天国所有,实际上由东殿直接管辖,没有东殿允许,任何人不得开办染指百工衙门。

“天军刚刚进入天京城的时候,天京城混乱不已。而今馆衙俱全,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闔城上下,万眾同心,犹如一人。馆衙之制,乃亘古未有之善政。”天京城步入正轨,杨秀清得意洋洋地说道。

“我天国如日方中,欣欣向荣,何愁天下不定!”

杨秀清自认为馆衙制度的推行,不仅兑现了当初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钱同使的诺言,还加强了东殿的权柄,一举两得。

从古至今,再没有比这更加伟大的事情了。

“东王英明!”

以谋士钱江为首的数十个负责整理匯总情报,起草东殿军政文件,传达杨秀清命令的东殿承宣连连盛讚杨秀清为一世英主。

本来钱江还想拍一阵杨秀清功劳可比肩三皇五帝的彩虹屁,可想到在武昌时天国就已经做出了三皇非皇,五帝非帝,唯有天父天兄乃真皇上帝的论调,赶忙把话收了回去,以免触犯天国的政治忌讳。

就连东殿的武將,诸如杨辅清、杨英清、陈承瑢、林启荣等人,早被杨秀清打板子给打出心理阴影了。

儘管他们对馆衙之制中的別馆制度心存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只得隨大流,跟著东殿承宣们高呼东王英明。

杨秀清正在东王府沾沾自喜间,南王冯云山乘坐轿撵来见杨秀清。

杨秀清虽然膨胀,但对於南王这位教中元老,上帝会的老大哥,还是心怀一丝尊敬的。

闻知南王来访,杨秀清亲自出迎。

冯云山下轿,抬眼望见杨秀清,开口寒暄道:“四弟气色不错。”

杨秀清本就执掌天国军政大权,目下又手握百工衙门,集天国军、政、经大权於一身,权柄过重。

连南王冯云山这个老好人都对杨秀清大肆揽权有了意见。

百工衙门脱胎於圣库,天国的总圣库自金田团营令伊始,便是由太平天国的天使投资人辅王韦昌辉的人在掌管。

辅王韦昌辉执掌天国圣库的两年时间里,把圣库打理得井井有条,並无什么过错。

金田韦家是第一个毁家紓难支持上帝会传教事业的大户,功勋卓著,杨秀清毫无缘由,不声不响地夺了辅殿执掌圣库之权。

冯云山觉得杨秀清此举有些太不近人情了,有卸磨杀驴之嫌。

虽说韦昌辉曾为此事专门找冯云山抱怨,向冯云山大倒苦水。

可冯云山本就是个重情义的人,即使韦昌辉不找他抱怨,他也会为韦昌辉出这个头,问个公道。

“三哥气色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