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广成苑
虽然真正的天才如锥处囊中,总会脱颖而出,但精通世情的人知道天才也要讲时势,
如果时势不对,不要说出名,甚至连生命都未必保得住;但如果撞对了时势,往往会迅速的飞黄腾达。
荀淑现在就是如此,得到了一个好机遇,皇帝刘肇召见问对,他表现出色,学识广博,经史、律法、格物都相当精通,对国事也颇有见解,皇帝十分满意,认为荀淑已经超过了一般孝廉的標准,足够教导平原王,寻即拜荀淑为郎中,令他教授平原王。
寇淑得到消息时,正好准备出门前往广成苑,先比较吃惊,自己的老师竟然变成了平原王的老师她十分欣喜,皇帝这样一番安排之后,她就彻底打通了与寇家的联繫,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通过荀师较为方便的联络。
寇淑细细一想,应该是蔡伦推荐的结果,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蔡伦帮她大忙,自己也不能亏待了他,若是有朝一日,寇淑登顶,蔡伦变成郑眾第二,成为君侯是必然的,寇淑眼中,宦官甚至比那些士大夫要可爱的多。
寇淑想到自己抢了蔡侯纸,虽然给了蔡伦水车,但远远比不上四大发明,考虑到蔡公公搞的是兵器,寇淑自然也有补偿的办法,她准备製造火药,然后顺势让蔡伦製造一门青铜炮,这也是为了接下来与少数民族的战爭需要。
在东汉时期,最大的外患並不是匈奴,而是羌人,歷史上,在东汉中后期长达百年的羌族叛乱,直接把东汉王朝干垮,董卓在长期的羌乱中乘机拉起了一只军阀部队,然后敲响了东汉王朝的丧钟。
虽然此时的寇淑对自己的未来还不明確,但她相信自己离那个位置已经越来越近了,
她自然要考虑如何应对羌乱。
还没有入宫前,格物学者们就討论过边疆问题,寇淑乘机对羌人的过往有了一定的了解,羌,泛指生活在青藏高原和河西的游牧民族,要说起来,中国人的老祖宗就是羌人,
最早也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在商朝时期,东边的商人就將西边的民族统称为羌,意思是西边牧羊之人,隨著与中原的接触增加,羌人也在河湟谷地,也就是后世的青海一带搞起了农业。
西汉初年,匈奴在北,羌人在西,时不时联手入寇,变成了中原王朝的大麻烦,武帝时,天才的霍去病攻占河西走廊,將匈奴和羌人分开,然后一一击破。
到了东汉前期,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北匈奴被击败西窜,南匈奴投降之后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变成了中原王朝的打手,羌人的老巢河湟谷地就在去年变成了大汉的西海郡,一批汉人移民正在河湟谷地屯田。
不过伴隨著胜利,新一轮战爭阴云也笼罩著汉廷,自东汉建立以来,一直推行以夷制夷的国策,对匈奴、乌桓、鲜卑採取的是比较柔和的政策,但对以部落状態存在的羌人则是重拳出击,汉军不断攻略西羌,同时又將羌人迁徙到长城一带的郡县。
其目的很明显,一是减少青海的羌人,二是让羌人和匈奴、鲜卑相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谓“羌胡相攻、以夷伐夷”。
但汉廷这么一番操作之后,广大的西北地区就变成了汉胡杂处的局面,羌人长期以牧业为生,內迁之后根本不可能迅速適应农耕生活,与汉人的隔阂很大,言语不通,加之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断欺凌,从东汉初期开始,羌人的起义就零星地开始了。
所以当寇淑了解到这种复杂的局面后,当时就麻了,刘秀真是埋雷的高手,建国之后,他为了休养生息,大规模裁军,洛阳各种军队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哪怕加上洛阳外几个营也就几万人,帝国的常备军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