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太尉下场
报纸上对洛阳治安的批评文章都已经发表了,木已成舟,张禹此时的追究並不是真想做什么,而是討价还价,这毫不奇怪,他是百官之首,发现一个极有价值的新舆论工具,甚至可以说是政斗工具,不指望控制在手,但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荀淑这边,此时实际上相当心虚,寇家目前的大战略是低调谨慎,避免影响到平原王的上位,可报纸一上来就捅了河南尹和洛阳令,虽然说这是寇淑指示的,但他还是担心引发朝野上下的攻击,这就需要一个大人物挡在前面。
所以荀淑主动提出交易,愿意让张禹的次子进入报社,张禹达到了自的,也就不可能再盯著不放,说出了下不为例的话,而有了三公的支持,《洛报》也就彻底站稳了脚跟。
不过张禹作为东汉帝国的最高层,在看出《洛报》的价值后,他第一反应並不是办报纸,东汉帝国的控制力有限,盐铁专营都取消了,国家不爭民利,想搞官方报纸,或许报纸管理机构,哪怕皇帝支持,群臣还要討论一番,张禹不会主动去做出头鸟。
《洛报》发表他的文章,他的儿子被安排到《洛报》,这个时候搞出官方报纸,他未必抢得过他人,那还不如继续支持《洛报》。
他更多的是担心,《洛报》虽然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可能成为威胁,若是报纸上登载蛊惑人心的非法消息,岂不是乱了套。
荀淑则认为朝廷不用担心,目前民间办报並不容易,为了能够搞出合適的印刷技术,寇氏费了不少代价,《洛报》和《格物学报》的印刷都在寇家庄园中,由寇氏僕婢印刷,別人想迅速搞出来也没那么容易张禹听完满意的点点头,原来格物学者们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既然现在处於市场空白期,那自然要迅速树立《洛报》的威信,所以张禹直接指示荀淑多出几期报纸,虽然张禹没说,但荀淑也知道要吹捧一番张禹,也要登载张曜的诗歌。
荀淑告辞离开,而张禹的门客则提出了一点,此举会不会让人以为是党附外戚张禹摇摇头,“吾分管太常卿,自会稟告陛下前因后果!”
“陛下当会支持《洛报》,只是仆担心土人若是迟迟不能出版新报,必然会有异议,或与太尉不利!”
张禹当然明白,不过他在士林的声望並不是很高,他凭什么要在意士林的感受,他是大汉太尉,是百官之首,他有自己的决断,那些经学家又能奈他何他一个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根本不需要太过在意那些人!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与葡淑交谈后,张禹立刻决定让属更前往河南尹和洛阳令询问有关事务,虽然他不分管刑狱,但报纸属於太常管辖范围,他作为太尉分管太常卿,看到这种事情,自然要问一问河南尹和洛阳令,这也有利於扩张他的政治影响力。
同时他也决定召见虞翊这个负责搞评论的土人前往太尉府,张禹要询问一番,不仅仅是询问《洛报》事,他也想问一问第二版那几篇文章。
主要是考察,若是虞翊表现不好,张禹理所当然的派人加强《洛报》,理由也很充分,涉及到五经诸般事,没有一定的才华压不住阵。
当然了,若是虞翊表现出色,张禹作为可以开府的太尉,可以直接徵辟人才,哪怕徵辟不成,也会加深与虞翊的关係,可以说左右都不吃亏。
与此同时,张禹也按照惯例,给皇帝刘肇写了一份奏报,说明《洛报》一事以及他的诸般应对,肯定要澄清一番,总不能让皇帝以为他和寇氏外戚有什么私下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