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摊丁入亩的用意
长乐宫,邓绥坐在高位,寇淑和小皇帝坐在一侧,车骑將军邓鷺和左將军寇鰲坐在对面,几个宦官则侍立一旁,寇淑则在侃侃而谈,解释《洛报》上那一篇文章。
“经过王莽乱汉和长期的战爭,大汉中兴以来人丁稀少,荒田遍地,此时按人头徵税,是最合理的办法,朝廷不可能对著一片荒地徵税,朝廷只能对著刚收穫秋粮的黔首徵税,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创造財富。
朝廷这样做,事实上也有不得以之处,人口普查比较容易,但土地登记很困难,一来田地不总是方方正正,有各种形状,而且差异极大,比如肥地和贫地的差异,粟米地和稻田的差异,要想做好登记,难度非常大。
二来中兴之初,朝廷根基未稳,地方豪强盘根错节,以光武皇帝之英明神武,度田尚且十分困难,最后不得不放弃了盐铁专营,以交换地方豪强配合朝廷度田,才勉强成功。
但即便如此,朝廷的田税,收得也不多,还是三十税一,如此一来,朝廷主要税基就是算赋和口赋,这些都是人头税。
田税一般为人头税的一半,再加上为了鼓励生產和各种天灾需要减免,田税多者二十万万钱,少则只有十万万钱,这是非常少的。
为了解决朝廷国库支用问题,朝廷只能节衣缩食,裁撤军队,裁撤官更,但军队和官更又是维持大汉统治所必须的,不可能一直裁撤。
孝章时期北匈奴作乱,朝廷为了扫灭胡寇,不得不加征丁役和各种杂派,这些都摊到黔首头上,再加上地方奸吏胡作非为,上下勾结,黔首为了生存不得不为了躲避课税,或是沦为流民,或是成为豪强的宾客奴婢,依赖豪强的保护生存。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土地兼併越来越严重,流民也越来越多,孝章皇帝不断拿出公田安置流民,又想通过盐铁官营来扭转危机。
但天不假年,孝章皇帝三十刚出头就不幸驾崩,先帝幼年登基,不得不废除盐铁官营,幸好竇宪击败了北匈奴,朝廷十几年没有大的战事,朝廷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这些年来,天气越来越冷,时不时有地震、水旱灾害,先帝继续沿用孝章皇帝的做法,假民公田,但朝廷的公田数目有限,等到哪一天没有了,朝廷怎么办
自陛下登基、母亲临朝以来,深感不安,推行了两大措施,一是推广永元稻和等新物种以及曲辕犁、水车等新农具;二是扩大对南方的屯垦力度。
但要想开垦南方,必须有足够的丁口,所以母亲释放官奴婢,又召开三老会议,试图劝说地方豪强更多的释放奴婢。
但这段时间的会议证明地方豪强並不愿意做出大的让步,而且朝廷现在採取的措施不过是治標之法,或许能支撑个几十年,但后世之君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说到这里,寇淑微微停顿,其他几人都陷入思考中,左將军寇鰲询问道,“皇后,摊丁入亩真得治本之法吗”
“父侯,我朝压根没有治本之法,要说起来,我朝天子就是天下最大的豪强,也拥有最多的奴婢,而姑父和父侯也都是一等一的大豪强,拥有无数的土地和奴婢,现在你们两位辅政,让陛下和你们对自己下狠手,割自己的肉,根本就不可能!”
寇淑这番话一出,寇鰲长出了一口气,知道女儿不是乱来,不过当此时刻,他也要表达忠诚,“只要有利於大汉江山,臣那些土地和奴婢交公也没什么!”
车骑將军邓鷺也点头表示愿意放弃五千户封地,寇淑则摇摇头,“就算姑父和父侯品德高尚,你们能让天下所有的豪强都放弃土地和奴婢都交公吗做不到的!”
邓绥点点头,“淑儿说的是,你们两位將军也不要起这个头,朝廷现在还过得去,没到这一步,就算朝廷日子不好过,也只会借钱,绝不会逼迫列侯交公!”
邓寇两人连忙回覆说只要朝廷有需要,他们责无旁贷,邓绥挥挥手,让他们不要扯淡,然后让寇淑继续,寇淑接著说道,“摊丁入亩真正的目的不是针对豪强,而是朝廷藉此加徵税收,而且还不用背负黔首百姓的怨恨!”
邓绥眼睛一亮,“淑儿可说清楚!”
寇淑仔细解释起来,“陛下、母亲、两位將军,我等首先必须承认两件事,不管在位的皇帝是英明的君王,还是昏庸之君,隨著时间的推移,朝廷的销只会越来越大,朝廷要想支撑,必须想办法加税以及用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逃不了税!
无论朝廷政策初衷是什么,只要实施下去都需要官吏去执行,天下官吏绝大部分拥有大片土地,是豪强地主,或者与豪强地主有千丝万缕的联繫,所以若是朝廷的政策真正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就很难执行下去,孝章皇帝推动盐铁官营,最终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寇淑稍稍停顿,在场的眾人虽然沉默,除了小皇帝以外,其他人都知道,寇淑说的是实话,就算邓绥节俭,但她不过是做做样子,她给邓家加封,收买列侯,恢復他们的爵位,钱哪里来这事实上就是增加了朝廷的销。
见大家不说话,寇淑继续说道,“母亲,孩儿以为天下人可以分为五大类,天子和朝廷、地方官吏、包括皇族、外戚和列侯在內拥有大片土地的豪强地主、寒门地主和自耕农、无地和少地黔首。
首先说无地和少地黔首,摊丁入亩执行前,无地或者少地黔首生一个孩子就要多交一份人丁税,还会被拉到做各种劳役,一年忙到头,搞不好还要倒欠一屁股债,一算帐,怨恨的自然是天子和朝廷。
这些人几乎一无所有,一文钱都是好的,官府总是盯著他们要钱,他们过不下去,自然要提著刀子做盗匪,甚至於起兵造反。
摊丁入亩执行后,黔首手里有几亩地就交几份税,没地的就不交了,租地种的话,只要和主家商量好当年交多少粮食,收成少饿著也只能和主家说,收成多没准自己还能剩点。
赶上荒年,不行就往外地跑,可以卖苦力,可以挖矿,也可以往边疆跑,反正没地就没税,地方官不收人头税,也不会跑出去抓流民,若是乾的不错,还可以在流亡地上户口,变成客户,长期待下去。
如此一来,无地或者少地黔首就算活不下去,也不会怨恨朝廷,只能自怨自艾,说自已没本事,赚不到钱,不至於变成天下乱源!”
眾人点头称是,寇淑接看说道,“然后我们说一说豪强地主,这些人看似利益受损,
但朝廷和他们说到底是一家,又怎么可能真正亏待了他们。
摊丁入亩前,自耕农是税源,朝廷要想办法限制兼併,而摊丁入亩后,拥有大片土地的豪强地主才是主要税源,可豪强地主的钱不好收,为了让豪强地主足额交税,地方官吏必须要做出交换。
地方官吏肯定要放纵豪强地主兼併土地,也要放纵他们把税负转移到给他们种地的无地或者少地黔首,所谓租无所出,赋从何来,地方官吏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