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討伐
如果说青州出现两贼只是微小的叛乱,那么匈奴人叛乱那就是天大的大麻烦,光光南匈奴就可以拉起五万骑兵,一旦匈奴作坊,控制草原的鲜卑人,还有长城附近的乌桓人也不会安分,他们可以拉出二十万以上的骑兵,这个威胁就比较大了。
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匈奴人竟然摸到了河內这样的京畿重地,寇鰲当然十分震惊,他一方面紧急上书,另一方面决定亲率亲卫会同自发火骑兵七百人前往镇压。
黄香看到寇鰲带这么点人十分不安,报告中说匈奴人有上千人,这么点人行不行这要是出事了,皇后还不扒了他的皮!
不过寇笑看举起了火说道,“黄府君放心,皇后发明了此等火器,若是大队胡人,吾还会担心,些许胡人根本不足惧!”
“吾也听说过此物威力不凡,但毕竟只是一个兵器,胡人想来很快就会仿製,驃骑將军还是小心一些好”
“就算仿製火器,火药可以不是那么好製造的!”
这批自发火是去年年底尚方监发给寇鰲所部的,全部都是细心打造的短,骑兵们可以伏在高桥马鞍上集中射击一波,射击完之后,骑兵们既可以挥舞著刀枪剑戟攻击,也可以拨马返回,重新装填枪弹,再来一波。
寇鰲在年初镇压一只打劫的流民队伍时,一百人组成的骑兵先是一波齐射,一下子打倒了几十人,然后这队骑兵挥舞著刀枪衝锋,上千流民直接被打蒙了,四处溃败,毫无反抗之力,在头目被射杀后,其他人一个个跪地求饶,然后被抓起来,一併押送到南方寇鰲在看过了这一次镇压后,虽然担心长期灾荒,会引发大乱,但同时对这种火骑兵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哪怕是北方最强大的胡骑,碰到这种火骑兵也绝不是对手,甚至会被一举击溃,一汉抵五胡的局面又將重现!
不管是鲜卑,还是匈奴,都在苦寒之地苦苦煎熬,很多骑兵都没有甲胃,低位高一些的骑兵才有皮甲,只有大小头目才穿铁甲,而骑弓本来就偏软,射程一般,汉军又著甲,
所以只有那种勇悍之士才可能用重箭威胁汉军,但胡人並没有太多这样的勇土。
而汉军突骑则不然,汉军骑弓和骑弩虽然射程也一般,但对仅著皮甲的胡人威胁同样很大,谁让胡人的皮甲很粗糙,防御一般呢!
到了近战,汉军兵土会挥舞著长1.8米到2.5米的载矛,並用適合劈砍,刃长1米的环首刀攻击胡骑,不管是兵器的长度,还是威力都更胜一筹,所以自武帝之后,汉人就获得了对胡人的绝对优势,一汉抵五胡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隨看匈奴人和鲜卑人逐渐学会打造铁製兵器和盔甲,汉军骑兵的优势逐渐减少,
陈汤说过去是一汉抵五胡,到宣元年间,已经是一汉抵三胡,而在大汉中兴之后,汉军骑兵虽然还有优势,但差距被再一次拉近。
相比於胡人,汉人养马的成本又太高,所以大汉中兴之后,汉廷就改变了国策,对胡人搞分化收买,汉军中也僱佣大批胡人充当骑兵,没办法,谁让胡骑成本比较低呢!
不过隨著比较轻便的短火研发成功,汉军骑兵又一次获得了装备优势,胡人的骑弓射在汉人盔甲上不过是挠痒痒,但汉人的短火在几十步內,却非死即重伤,这个优势太大了!
除此之外,汉军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以及各种大小虎遵炮,这些对大队胡人骑兵的威胁很大,所以寇鰲虽然很担心出大乱子,但並不意味著他惧怕贼寇,女儿就是他最大的底气,他相信就算出现天大的乱子,大汉也最终能够扛得住!
虽然寇鰲很有信心,但黄香还是不放心,他决定隨同寇鰲一起平乱,如此做好处多多,胜利了,可以分享一些军功,匈奴人的脑袋还是蛮值钱的,万一寇鰲轻敌,他可以劝说,他是多年的尚书令,面子还是有一些的,这会避免出事。
虽然人在地方,但黄香很关心朝政,他知道寇鰲虽然贵为驃骑將军,却没办法入朝辅政,只能在关东各地当打手,镇压民乱,督促粮秣运输,他肯定不乐意。
他会同寇鰲一起出兵,必然会拉近与寇鰲的关係,现在朝中那些对头陆续致仕,邓家不愿意他入朝,寇家就未必了,而隨著皇帝日大,寇家的影响力必然会迅速上升,与寇家合作,未来入朝为公卿容易得很!
至於邓氏长期执政,黄香压根不看好,太后虽然干得不错,但也要看和谁比,皇后虽然年岁小,但对大汉的功劳太大了,纸张、印刷术、永元稻、、火药、新式医药,太后如何比得上
听说现在对羌人的应对之策也是皇后制定的,邓太后则不然,犹犹豫豫,总想著压制关西士族,他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
哪怕是邓氏外戚,也比不上寇氏,表面看起来,邓氏在朝,寇氏在外,邓氏稳稳压住寇氏,但邓氏做了什么,打了一个大败仗,却封大將军,又有五个大侯爵,他们凭什么
而寇鰲镇抚关东两年有余,连续平定了多起中小规模的叛乱,看著不起眼,但关东各州郡的地方官和豪强都十分感激,寇鰲早就是河北河南各界公认的未来合適的主政外戚。
寇家下一代也厉害,寇安屯垦江南数年,制定了一整套屯垦之法,现在江南都在学习以安抚灾民,而寇標更是灭了高句丽,有灭国之功,这都是社稷之臣呀!
也正是看到了这些,黄香果断选择了押宝寇氏,而寇鰲也是心怒放,这可是和帝时期多年的尚书令,朝中掌故几乎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有这个人相助,日后他辅政就容易多了!
连续在外面两年,寇鰲哪怕与邓骂关係不错,也很难再忍耐了,这简直太欺负人了,
大汉的驃骑將军可以开府,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哪有一天到晚待在关东,不入京辅政的
除了愤怒这一点以外,寇鰲在关东的这两年,也增长了很多见识,他越发的认识到女儿的思路才是对的,大汉腹地的人口太多,土地兼併太厉害,一旦遇到天灾,黔首就扛不住。
要想避免黔首造反,要么大搞格物学,寻找良种,寻找鸟粪石,儘可能提高亩產,要么迁徙黔首去南方,去三韩,去秋黄岛,种地,挖金子前者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而后者就不同了,只要人过去,就能少不少麻烦,迁徙又不是很难,要是还坚持过去那一套,不让老百姓迁徙,那就等著老百姓造反吧,可女儿都说得那么清楚了,可邓氏就是因循守旧,不愿意做,这是在败坏大汉江山呀!
寇鰲一边想著,一边和黄香交谈,他告诉黄香,皇后一直认为大汉帝国现在的各项政策太过因循守旧,要想解决现在的危机,关键是两点,一是移民,二是修路。
他將寇淑在黄河以北修运河,连通南北,並在沿海修建港口,同时使用火药爆破石头,以方便入蜀和联繫关中、并州一事告诉了黄香。
“一旦这些事情做完,大汉的东部就连接在一起,未来哪怕遇到大灾,朝廷也可以更方便的调度粮食,並安排灾民南下,遇到叛乱,调动军队也迅速很多,如此一来,大汉的天下就稳固多了!”
黄香惊讶道,“要做这么多事情,朝廷肯定要很多钱,朝廷哪有这个財力若是钱財不够,强行徵调百姓,很容易出乱子!”
“黄府君说得没错,不过皇后有办法,皇后打算设立运河公司,对天下发行股票,然后让运河公司负责修建河北运河,除胡人奴隶以外,凡是徵募汉人都要出钱。
未来也由运河公司,管理河北漕运,包括朝廷官船在內,任何船只都要缴费,如此一来,运河公司每年必然有不少收益,除给予股份分红以外,还要上缴朝廷税收,朝廷还有一笔收入,如此公私皆有收益,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