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以利治国
殿內金炉焚香,青烟裊裊,天子刘裕高坐御案之上,一边阅读帐册,遇到不清楚的就询问蔡伦,良久之后,刘裕眉头紧锁,“今岁京城洛阳及三十三个郡和封国发生水灾,朝廷賑灾费不菲,刚刚富裕一些的府库又空虚了不少!”
“水旱灾害年年有之,陛下还请宽心,现如今南粮不断北运,京师並无缺粮之危!”
“朕亲政之后,母后欲迁往长乐宫,只是长乐宫不比永乐宫,朕欲修一番,母后十分简朴,
又捨不得销!”说到这里,皇帝才表明心意,“朕欲设天竺公司,募资拓海,商贸所得除分配各股东外,还可修长乐宫,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殿內雾时一静,大宦官蔡伦眼珠一转,立刻出列,躬身行礼:“陛下孝顺必可感动天地,奴婢早就听说天竺物產丰富,若能通海贸易,必可广开利源,奴婢虽身居內廷,亦知此为利国利民之举,愿出五百万钱助资!“
蔡伦声音尖细,却字字清晰,迴荡在殿中,刘裕微微頜首,目光扫向殿中眾臣,梁冀见状,不甘落后,大步上前,朗声道:“臣家亦出八百万钱!“
他声音洪亮,刻意压过蔡伦,眼角余光扫过殿中眾人,带著几分偏傲,然后是皇帝的小舅子耿曄,天子是孝道设立公司,他自然当助天子,所以朗声说,“臣家也愿出八百万钱!”
周举与法真对视一眼,终究出列,周举拱手道:“陛下,海路险远,耗资巨大,若———““
刘裕抬手打断:“二卿放心,朕非穷兵武,乃是效仿母后派船通商,费並不大,即便有所廝杀一一此非“国防之战”,亦非『平叛之战”,而是『谋利之战”。“
他扫过殿中眾人:“母后曾言,第三种战爭,有利则打,无利则罢。天竺公司便是利战一一成则国库充盈,败亦不过损些金银,但却能更多的了解天竺之情,总比乱修宫观强。
周举沉吟片刻,终是退下:“陛下既有分寸,臣不再諫。“
法真轻嘆,却也未再多言,而伺候一旁的虞恭同样选择了沉默,消息不脛而走,这一天正好在宫中的临颖公主听说后,立刻来到了皇帝宫中,“本宫与陛下姑侄情深,也出一千万钱,权当贺陛下亲政之礼。“
又过了几天,洛阳的外戚勛贵大族什么寇氏、邓氏、贾氏、吴氏、来氏一个接著一个送钱,皇帝的天竺公司迅速筹集了上亿钱,刘裕大笑:“善!有诸卿鼎力,何愁大业不成“
消息传出宫外,虽然又有爭论,但这一次並不是很大,原因很简单,朝廷已经设了一堆公司,
再多一个天竺公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於没几个人知道这天竺到底在哪里,但设立就设立吧,
反正大傢伙早就习惯了!
不过了解內情的马融,心情却是极其的糟糕,他私底下和回京的兄弟马续嘆息道:“太后设公司,派船出海,没想到天子也有样学样“
马续则不以为然:“开拓三韩秋黄,颇为有利,南洋之地据说又发现了不少鸟粪石,有利农耕,帝后顺应时势,倒也说得通!“
马融摇头不语,马续所言他当然知道,可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太后与儒家不睦,採取了严厉打压的態度,他虽然地位挺高,但太后总是逼著他做得罪儒家的事情。
他本来想著天子亲政后,不用再过这样的苦日子,但现在看来,天子也肖母,这个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也不知道
马续则没想这么多,他考虑的是另外一回事,自从太后推动开闢海路后,海上来物越来越多,
而丝绸之路则恰恰相反,由於匈奴、鲜卑和羌胡陆续西去,丝绸之路十分混乱,来往的驼队越来越少,这自然影响了关中大族马氏的收益。
马续认为马氏也要更多的尝试海贸,马融听完,沉吟道:“朝廷缺钱,若能从海外补益,总好过加赋黔首但商贾贱业,天子亲为,终是有失体统,还是交给吾等,天子拿一份分红岂不美哉”
“公司皆带刀经商,若无天子点头,岂不乱了套”
兄弟俩討论一番,还是决定入股,同时也准备派人拿下搜寻造船工匠,这海船虽然巨大,费不菲,但马氏富贵几代,家產无数,造船的钱还是有的,若是能出海发现了什么,太后承诺封侯的!
天子刘裕端坐御案之后,手中翻阅著天竺公司的募资名册,嘴角著一丝笑意。“蔡伦五百万钱,梁冀八百万钱,寇氏一千万钱,临潁公主一千万钱,马融八百万钱—“他轻声念著,“好,
很好。“
殿內侍立的宦官高梵察言观色,立刻諂笑道:“陛下圣明,群臣踊跃,可见天竺公司必能大获成功!”
寇淑正倚在软榻上,听著刘裕兴致勃勃地讲述天竺公司的进展:“母后,您看,朝中大臣、外戚、宗室、地方豪强、商贾,甚至太学里的士子,都爭相入股。“刘裕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现在看来他们都对朕十分忠心,朕放心了许多!“
寇淑轻轻放下茶盏,微微一笑:“皇帝倒是挺自信的。『
刘裕一愜,敏锐地察觉到她话中有话:“母后的意思是他们仅仅是为了利
寇淑抬眸,目光如秋水般沉静:“皇帝要知道大臣献金,或者其他的忠诚之举,归根到底还是利,若是忠心换不成利益,我儿觉得这些人又有几分忠”
刘裕摇摇头,“能有十之一二就不错了!”
“我儿还算有自知之明!”
“这也是母亲的教诲!”
寇淑想了想,拉著刘裕,“裕儿,隨母后来!”
寇淑站在蚕室外,沉默了片刻,她侧身看向身旁的刘裕,轻声道:“皇帝,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刘裕皱眉:“母后带朕来蚕室做什么这里不过是织造丝绸的宫室罢了。“
寇淑摇头,唇角微扬,却无笑意:“这里不是织丝的蚕室,而是去势的蚕室。
刘裕一愣,寇淑带著皇帝进门,门刚刚推开,一股浓重的血腥气与草药味扑面而来。室內昏暗,几名少年蜷缩在草蓆上,面色惨白,冷汗淡淡。他们下身裹著麻布,血跡斑斑,有的咬著木棍,有的已经昏死过去。
刘裕呼吸一滯,手指不自觉地紧,寇淑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皇帝,看清楚一一这些,就是未来的宦官。“
寇淑让负责这件事的中黄门介绍这些人的来歷,中黄门低声称诺,指向其中一名少年:“他家中贫寒,父母养不起,只能送他入宫,换几石粮食。“
又指向另一人:“他父亲犯了罪,全家籍没,他被送来净身。
最后,她指向角落里一个深目高鼻的少年:“他是乌桓人,部落被边军攻破,將领將他送来,
討好內廷。“
刘裕喉咙发紧:“母后为何要让朕看这些
寇淑淡淡道:“因为皇帝必须知道,你身边的宦官是怎么来的。
寇淑缓缓走到那名深目高鼻的少年面前,那少年约莫十二三岁,眼神空洞,却在看到刘裕的龙袍时,闪过一丝刻骨的恨意。
刘裕心头一震,寇淑低声道:“皇帝看到了吗这些人,本可以娶妻生子,传承血脉,可如今,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她转身,直视刘裕:“正常人,谁会愿意做这种事“
刘裕沉默。
寇淑继续道:“他们入宫,不是因为忠心,而是因为走投无路。他们心中,都藏著怨恨。所以,许多宦官一旦得势,便会肆意妄为一一因为他们已经没了未来,只能图眼前的利。“
走出蚕室,虽然微风拂面,刘裕却觉得浑身发冷,寇淑站在廊下,缓缓道:“皇帝知道,朝廷为何要用阉人“
刘裕沉吟:“当是防范后宫私通,维护皇家血脉纯净。『
寇淑摇头:“那是其次。“
她目光锐利:“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宦官无根无底,无家族可依,无子孙可继一一他们唯一能依附的,只有天子。“
“所以,他们才能做天子的耳目,替天子监视朝臣,制衡外戚。“
刘裕恍然:“原来如此。“
寇淑冷笑:“但这件事本身,就是不义之举。“
刘裕皱眉:“母后是说,阉割官官—是不义“
寇淑点头:“天子让宦官肢体受苦,让宦官不可能有子嗣,这难道是正义之举吗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利字罢了!“
她盯著刘裕:“既然皇帝图利,那就必须清楚宦官的忠心是有限的,若善待他们,给他们权势富贵,他们便会忠心耿耿;可若皇帝视他们如草芥,残暴无情青——
+
她顿了顿,声音冰冷:“他们也可以轻鬆要皇帝的命!『
刘裕心头一震,猛然想起阅读史书时,看到的齐桓公之死,秦赵高之祸害,又想起汉武帝时期发生的种种,宦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回宫路上,刘裕沉默良久,终於开口:“母后,朕该怎么做“
寇淑淡淡道:“第一,给他们利,让他们知道,忠於天子,比怨恨天子更有利。“
“第二,给他们尊严,让他们明白,天子视他们为人,而非牲畜。“
她看向刘裕:“第三,记住一一他们可以是刀,但刀能伤人,也能伤己,皇帝要恩威並施,驾驭好这把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