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过年2(1 / 2)

终於清静了,七七和雨水靠在一起眯起了眼睛,现在只等傻柱和秦淮茹送喜盒回来了。

……

祁安家小酒馆一间包房里;

六荤两素,把餐桌摆的满满当当。

菌菇燉牛肉,白灼竹节虾,干烧大黄鱼,咸蛋黄炒蟹肉,虫草燉鲍鱼,冰燉银耳,香菇扒菜心,餐桌中央是一整只的烤乳猪。

祁安自然捨不得空间里的小猪崽,这是朱刚派人送来的,仓库还有七八只呢!

晚饭过后又端上了点心水果。

最开心的莫过於秦淮茹,被重视的幸福感让她恨不得飞回秦家村与父母分享。

……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流传甚广的歌谣,宛如一首欢快的序曲,拉开了北方过年的大幕。

在建国初期,物资虽不算丰富,但过年的仪式感却丝毫未减。

孩子们跟著大人,一边念著歌谣,一边参与著过年的筹备工作。

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嘴巴里念著“瓜粘”,眼巴巴地望著大人买回的瓜,那甜滋滋的味道仿佛能驱散冬日的寒冷。

二十四扫房子时,孩子们拿著小扫帚,蹦蹦跳跳地帮忙,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清扫得乾乾净净,寓意著扫去一年的晦气,迎来新一年的好运。

而磨豆腐、买肉、宰公鸡等准备,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因为他们知道,美味的年夜饭就要上桌啦。

祁安这期间又执行了几次任务,完美完成以后被特批了多休息几天。

之后几天祁安带著家人开始游玩,天安门,动物园,圆明园遗址,臥佛寺,谭拓寺,香山公园等都去了一趟,每次出动都是全家一起,直逛的老爷子直呼吃不消。

“除夕到,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贴上春联乐逍遥,守岁直到天破晓。”

除夕是过年最核心的日子,这首歌谣生动地描绘了这个年代的热闹场景。

年三十,孩子们早早地就穿上了新衣新帽,这可是他们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刻。

在北方,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们会帮著大人递浆糊、扶梯子,看著那红彤彤的春联贴在门上,心中满是欢喜。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著热气腾腾的饺子。

饺子形似元宝,寓意著来年財源广进。

孩子们一边吃著饺子,一边听长辈们讲著过去的故事,憧憬著新的一年。

吃完饺子,大家便开始守岁,孩子们强撑著不睡觉,等著新年的钟声敲响,

据说守岁能祈求长辈长寿,自己也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大年初一扭一扭,走亲访友乐悠悠。

见长辈,问声好,压岁钱儿怀里抱。”

初一这天,孩子们就像欢快的小鸟,跟著大人走亲访友,这在北方是很常见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