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别担心,我给大家免费提供种子,而且作物成熟以后,我会以每斤五文千的价格收购,大家不用担心种子问题。”
众人一阵欣喜,不过很快那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就又说了:“我们可不会种,能种出来向日葵吗?”
萧锦华耐心的解释:“我会派人过来,教给大家怎么种植,怎么管理,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周围的荒地那么多,大家开垦的越多,种的越多,到时候收获的也就越多。我这里种子多得是,只要大家肯出力气,一年卖二十贯钱不是问题。”
大家被萧锦华说的心潮澎湃。
“有人想种吗?”说了这么多,萧锦华还是担心没人种。毕竟这是新事物,能接受的人不多。
“我种!”那个去农庄帮工过的人站出来说道。
“我也种!”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出来说,“你真的派人教给我们怎么种吗?”
萧锦华指了指外面:“我带来了种子,谁想种就跟我来吧。”
结果在这里问她的人,都跟着来了,还有胡同里走出来三三两两的跟着瞧热闹,走到马车旁边的时候,已经有四五十个人了。
那些人一边走还一边问那个在农庄帮工过的人。
当然还有好几个也在农庄帮工过,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就算是没有去农庄帮工过的,也都见过农庄里种的那些向日葵,因为距离很近,他们有时候还会碰到农庄的人干活,就会好奇的多看一会儿,甚至打问,农庄的人得了上头的命令,但凡有附近村子的人问,都要耐心回答。
有了前期那么多铺垫工作,萧锦华才能顺利的说服村民。
葵花籽用麻袋装着,满满两大车。
这个村子人不算很多,统共一百来户,出来了差不多一半。
谁想要领种子,都要登记,打算种多少亩,家里有几个壮劳力,萧锦华都让人登记的明明白白的。
来的人都按照种植面积领种子,没多久两大车的种子就分完了,农庄的两个技术人员也来了。
农庄的人就地把领了种子的人组织在一块,就开始讲对土地的要求,大家听得都很认真,甚至没有领到种子的人也听的很认真。
萧锦华对这次的行动很满意。
一连几天,她都在农庄周围的村子做宣传,送种子,农庄周围方圆五十里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她成功的将葵花籽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两万亩。
接下来的事情都不需要她亲力亲为了。宋承翰派给她的那十六个人,每个人负责一个到两个村子,有什么问题及时向她汇报,她再总结,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古代农业社会很多人种地都不上肥料,这就是产量上不去的一个最大的原因。
有的人后知后觉,没有领到种子,干脆跑到了农庄要种子,问技术。
天气越来越暖和,向日葵的种植总算走上了正轨,炒货铺子那边,生意也挺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