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粮食,可以活命。
战乱一起来,粮价已经一涨再涨了。
华国作为蛮军入侵的门户,已经岌岌可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跪了。
魏国还在抵御晋国。
远在西地的禹国,粮价都受到影响。
五十万石,这么多粮食就是难以想象的财富啊。
“可是,这些粮食可都在夏国吧。”妇人问道,一笑起来,那张白滑如玉的瓜子脸更显得妖媚无比。
“正是,在石州!元家聚了几州之粮,从民间收上来足有十年的积攒啊。若不是晋军来犯,原本在今年元家就会造一场灾荒,手头上的粮食都会数倍价格悉数卖出!元家真是丧尽天良啊,也正好说明了他们在那里一手遮天。”徐情对她说道。“石州是什么地方,掌柜的你也明白吧。离唐国近啊,离晋国也近!”
“所以你需要有能力运粮的商家合作,可为什么是我呢?我还想在禹国做做生意。”妇人问道。
“尊驾还不是想买粮,我可知道你们是从晋国来的。”徐情笑了笑。
晋主都明白在这里是买不到粮食的,否则他早就安排了。
偏偏有些人不信,就以身试法。
这本来是句平常话,妇人听到了,身子却忽然一颤,攀着花枝的纤指猛然拧紧,指间花茎折断,那支盛开的芍药低垂下来。她径直望向徐情。“你怎么知道在禹国买不到粮食?”
关于他们的来历,没人不会联想到晋国。
这就根本瞒不过。
徐情抿了一口茶,说道。“禹主可不蠢,此人可是连晋主都夸赞的。天下皆知禹国沃野千里,在他手上已然盛世了,钱库的钱太多了,绑铜钱的绳子都烂了。粮食更多,但在民间又一直禁止贩粮,统一由朝廷或者官府调配,尤其灾荒之年!可是禹国多年来一直风调雨顺,这可是他们积攒数十年的粮食了,现在战事一起来,对禹国几乎毫无影响,这是对晋国最大的威胁!”
“禹国的粮食就别惦记了,晋主恐怕想了其他办法。而元家留下来的可不止这点粮食啊,还有他们积累多年的惊人财富,宰辅多年,贪墨无数,几乎所有夏国人都知道元家很有钱!”
“来人啊,准备宴席。”妇人当即吩咐道。
她回房间换过一袭白色的丝袍,并膝跪对面,左手挽着宽长的衣袖,右手持壶,慢慢斟着茶,那种淡雅的气质与刚才的骚和媚仿佛换了个人。
晋军攻入夏国,不光连粮食,元家的家财还有皇宫的国库都没有翻出来多少钱。
夏国怎么也不应该落到这个境地吧,穷到了这个份上了。
这些事情不是太大的秘密。
但是元家的事情才鲜为人知,尤其传闻中他们富可敌国的财富,这仓促之间他们能够带走多少呢?
“听闻当初元家远走唐国,晋军入唐之前又逃去海外了,为什么阁下会出现在这里?”妇人问他道。
“这些传闻,夫人难道相信吗?”徐情笑了笑。“我可以实话告诉你,我们相爷就在禹国其他的不说了,言尽于此!倒是夫人,至今还没对我坦诚过啊。”
“元连纪躲在禹国了?”妇人吃惊道。“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夫人是傻子吗?”徐情笑了笑。“此人不同于夏主,有那么多人关心。虽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但是除了夏国,其他人不会关心这么一条败家之犬了,而晋国之中又没有谁对他有什么仇怨或者恩惠。现在关心他的还不是你我这类人。”
惦记着他们那点财富呢。
“你自称元家管事,现在跟元家什么关系?”妇人媚笑问道。
“夫人问的太多了。”徐情笑了笑,摇头。
“是。那张公子,我们先吃饭吧。”妇人请他入席道。
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以对方的情报不难相信他掌握着元家遗留下来的财产和粮食。
但是这等机要事情就不是普通人能够知道的,要么是经手之人,或者当事之人。
当初战事起来,到攻破石州,留给元家的时间可并不多啊。
这么仓促之间他们不能善后也是正常。
但是这个人她一开始觉得是元连纪授意的,想要找到有能力做成此事的买家,将那些钱带出来。
可是通过他对元连纪的态度,又不像了。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人年纪轻轻的,已经让人不可小觑了。
若非元家的管事,谁还有这份才能?
席间,妇人问他道。“元家留下来的钱粮之多,阁下想如何做呢?”
“那要看你想先取什么,再取什么?”徐情望向她,又笑了笑。“我们是不是见过了,就在石州,当初来了一伙自称是唐国来的商户,想要向我家公子买粮,那真是豪爽啊,给钱更豪爽。”
徐情又随意夹了几口菜,毫无防备,只是吃的也不多。
后来以筷子敲击着碗碟,吟道:
“瑰逸之秀姿,独旷世以秀群。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芳。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击节而歌,歌罢将筷子随意一扔,长叹道。“野有蔓蔓,草露攘攘。有美人兮,婉如清扬。”
“张公子真是性情中人啊,来,我敬你一杯。”那妇人举起酒杯,说道。
灯光下那张瓜子脸映衬得娇媚无比。
妇人披着一条长长的丝袍,慵懒地倚在锦榻上,此时坐了起来,徐情仿佛看到了满架蔷薇开得正艳,色繁姿妍,犹如一片绚烂的花浪。
“我见过你,想起来了。”徐情醉意涌上,突然探头嗅了嗅,说道。“就是这一阵香气,当初我也是闻到过,也是在石州。就是你们过来,说动元公子卖粮的!”
“张公子记错了吧,奴家可从来没有去过什么石州。”妇人闻言摇摇头,风轻云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