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的变化还在继续,舞台上的光环缓得越来越亮,越来越亮,只打在陆今的身上,让陆今全身上下都似乎能够闪烁着光芒。
陆今的汉服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在灯光在所有观众的眼里,那衣服比光更胜比光更美,直看得人心驰神往。
而余林也没有掉链子,在光圈随着路径的脚步而缓缓动起来的时候,余林在旁边开始了适时的解说。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魔力,一遍一遍地在诉说着唐三彩的历史。
余林的声线很磁也很沉,声音里到底是有着古文化浸润的文化底气,他的声音虽然低,但是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自信,因此他的声音又显得多了几分坚实,而不仅如此,余林由于是在国外文化出身他的解说里,自己添加了一些国外文化的比较。
而且这并不是故意想要拖慢表演的时间,而是正好和陆今表演的全过程配合上了,因为陆今想要表现唐三彩的是一个来回婉转的故事。
关于这个故事,他们两个人其实还有过一些争执。
陆衿最开始的想法是——
有一群乐伎,在大唐盛宴上这群歌舞伎表演结束之后请辞,想要去民间寻找真正的音乐。皇帝同意,这群歌舞伎于是前往民间看到了胡地乐伎,很好奇想要尝试但被以为是要偷师被胡地乐伎抓起来,然后唐朝的歌舞伎用胡地乐器表演了大唐的歌曲让胡人乐师心悦诚服。
但是余林却并不赞同这个看法,余林觉得在大唐盛世里应该是国外的音乐进贡给大唐,而不是大唐去向外寻求一些东西,但是入京却坚持认为文化交流和融合应该是双方是互相的,不应该有什么先来后到。
所以双方最后的定论是——
平民乐师目标是进宫为皇帝演奏,但是因为没有创新一直吃不上饭,结果遇见了一只很渴的骆驼。乐师们于是把自己的水给它喝,骆驼很感激,把他们引到了自己的主人胡人乐师面前,他们欣赏了胡人乐师的表演如痴如醉。不料发现骆驼的胡人乐师以为他们是小偷,不信他们的解释,并且说他们如果表演好音乐就相信他们甚至可以把骆驼送给他们。最后他们融合了两种音乐,有了华丽的表演。
因为这个剧本,也就是说在最开始的时候陆今表现的是。这几个平民乐师在拼命追寻什么的样子,但是由于多年苦苦的追寻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他们的脚步露出了几分,迟疑几分犹豫几分,左顾右盼。
而陆今表现的就是这种情绪在怀疑和信任中的纠结,他们会怀疑自己所认同的音乐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又会相信这美好的明天即将会到来。
也是趁着这个间隙,余林的话里多说了一些国外类似的评价和雕塑,其实余林之所以这样说,也是为了给这个节目最中心的文化交融的主题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