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长公主字字珠玑,不给圣上留一分余地:“还有太子,他死在了东宫。那年,容琛才两岁,就因为他是个仁君,要为宁家军翻案,您就亲手处决了的儿子。”
“圣上,您告诉我,什么是亲情?”
这一桩桩、一件件,没有污蔑他。
直到现在,圣上才开始后悔起来。但他后悔的不是自己曾经的决定,而是后悔自己没有把他们全部杀干净。
“来人,来人!给朕杀,这些都是乱成贼子。都给朕杀了!!”
圣上话落,他自己的暗卫倒是率先赶到了。
但是温宓却在这个时候双手高举了手中的剑,高声道:“宁家军保家卫国,倘若没有他们,何来你们现在的安宁?!”
温宓话落,只见着李诚等人率领着宁家军从宣室殿的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这些都是边疆军,是不能入京的。
王家的不少门下开始慌起来:“你们这是谋反!!”
闻其言,温宓抬眸扫了过去,她的眼神不再像小姑娘那样柔软,反而充满了几分坚毅之色。
“何为造反?圣上作出决议时,是你们这群人在身边干扰着圣上!你们王家自诩培养了不少贤臣,却满门都是歪理!”
“你们在前朝只用挥挥笔杆子,便可陷害一个忠君之臣!你们自诩文臣,做的事情却全都是奸臣才会做的事情!!”
“我宁家军保家卫国,为了守护大殷,这些年在西北兢兢业业。当年正是你们这群文臣,担心宁家军威胁到你们的地位,所以处处紧逼,不惜设计陷害!!”
温宓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凭有据,在场的人无法反驳。
那些个想要说他们是造反的人也消停了下来,便是圣上的暗卫都低下头去。
这个局面,圣上是没有料到的。
他气的扶着桌案起来,不服气的问道:“你说的这些,谁信?”
谁信?
温宓看着圣上,正想答一句“天下百姓都信”的时候,甄皇后不知道什么时候领着太子妃入了宣室殿。
“他们说的,本宫和太子妃都信。”
甄皇后和太子妃一步步进来,在圣上的注视之下站到了祁容琛身边。
“本宫的儿子,死在了东宫。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出生,没有看到自己的妻子。”
圣上其实知道自己已经输了,但是在甄皇后出来的那一刻,圣上心里面最后一道防线没绷住:“皇后!连你也要弃朕而去?”
甄皇后冷冷的看着他,不带任何一丝情绪:“不是臣妾弃了圣上,而是圣上早就弃了臣妾!”
皇后的这句话,算是让圣上彻底坚持不下去了。
他眼神环视了一圈宣室殿,忽然开始大笑起来,笑了半晌以后,在殿上吐了一口血。
一代君王的朝政,就此结束。
——
据《大殷录》记载,始元三十五年,帝崩于宣室殿,享年六十又七。
其在位期间,错判宁家军一案,偏听偏信,扶持小人,害死亲信,帝驾崩后,以其一生做参考,定谥号为“哀”。
哀帝驾崩以后,其孙祁容琛即位,改年号为建明,取字“鉴明”之意,后世将其定为武帝。
武帝在位期间,广开言路,选贤举能,任用贤能,与邻国互通贸易,将大殷推向了巅峰时期。
当然,据民间传闻,武帝的皇后也是个传奇人物。听闻其出身不显,而后证实是宁家军首领宁麒明之女。武帝与其后共育有两子两女,两人琴瑟和鸣,伉俪情深,武帝终其一生后宫只有一位皇后。
也因为武帝对皇后的爱惜,引得大殷上下纷纷效仿,人人都以爱妻为荣。
——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祁容琛和温宓都不知晓自己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什么痕迹。
这一刻,他们一齐登庙堂之高,彼此牵着对方的手,许下了一个最好的愿望。
他们彼此都从当初那个不认命的少男少女,变成了如今大殷的当权者。
天气正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