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我收服万界宗门 > 第652章 访青花蛇人族

第652章 访青花蛇人族(1 / 2)

楚轩帝国,楚轩逸皇帝和大军包围帝都的丹塔联盟武圣和武尊之后,开启了大战。

天庭联盟和楚轩帝国二十位准帝强者直接撑起一个结界把五十位武圣卷入万步高空中,不到几十个呼吸就杀了。

这些高高在上的丹塔联盟武圣强者,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变成了尸体。

天庭联盟四百武圣强者连出手和连观战的机会都没有,无不惋惜。

五十万武尊强者是集中起来的,直接被四百武圣强者修为压制,释放武圣威压,四百万天庭联盟武尊强者轻轻松松的就全部诛杀了。

这个结果其实都在预料之中了,这一战完美的结束了。

楚轩帝国皇族劫后余生之余是庆幸的。

这样的结果实属上天眷顾,祖宗保佑了。

如果开战,帝国强者都将变成傀儡。

楚光帝国和楚轩帝国对丹塔联盟的清洗是彻底的。

作为无数年合作的势力,丹塔联盟在两大帝国的产业非常多。

几十万的商业中心和几百万级的炼药师,铭文阵法师,炼器师都成为了天庭的俘虏和产业。

这点眼红没用,规则协议如此。

经过半年的清洗,彻底结束了丹塔,神符宗,神器宗在两大帝国的存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两大帝国皇族配合楚邑古国接管大军整编大军,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

纪怀天一行人也来到了楚轩帝国帝都走走看看。

天庭联盟将五十位武圣强者抽取记忆共享之后分了傀儡。

五十万武尊强者直接炼成傀儡分了。

多了五十位武圣傀儡和五十万武尊傀儡也是大丰收了。

两大帝国皇族开始以两大家族的名义出现在大楚人族中。

存在大楚王界东方几百万年的楚轩帝国和楚光帝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大楚人族少了两个强大的帝国,多了两个强大的家族势力。

结束战争不久纪怀天一行人在楚邑古国四座巨城走走看看,然后去了异族领地看看。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异族大地已经完全变样了。

融入了楚邑古国的繁荣和强盛之中。

一百多个异族王国也步入正轨了,也完全融入了天庭联盟这个大家庭中。

他们是幸运的,相比于无数年的奴族,现在都得到了解脱。

“公主殿下,少主纪怀天准备驾临青花蛇人国,国王陛下和皇后已经开始经准接见了。

您赶快回宫吧。”

蛇人王国国度蛇人王国大成学院中,一位蛇人王国内侍大臣匆匆忙忙的来到青花蛇人公主的阁楼禀告。

“什么?少主哥哥回来了?嘻嘻,回宫。”

蛇人公主扭着的尾巴欢快的回宫。

十几年了,终于可以再见恩人。

此时的青儿早已经是真正的公主了。

她无暇看看这豪华大气充满蛇人族风俗的大成学院风光。

蛇人王国的大成学院完全按照蛇人族的风俗或者古老文化元素修建的。

各个广场和角落能看到古老蛇人族传说的强者的石雕。

这座大成学院在王宫之侧几里地,占据十几里地,十几万亩,如小城镇般大小。

山山水水,湖泊河流,街道和商业中心,大部分是石头建设的宫殿阁楼和院子,也有少量的高楼大厦。

现在蛇人族大成学院有百十万学子入学。

“父王,母后,嘻嘻,少主哥哥回来了。”

青儿公主欢快扭动腰肢进入皇宫中,边跑边喊。

她无暇看看她的家,这座几十里地十几万亩的皇宫。

按照古老的蛇人族王国风格建设的王宫是那么的别具一格。

依山傍水建设得宫殿阁楼,在土坡中,山坡中,依次而建。

王宫各处能看到很多石雕,都是蛇人族代代相传或者典籍记载的先祖强者的雕像。

“青儿,慢点,别摔着了。”

头戴皇冠的王后笑容满面的看着飞奔而来的儿。

一路上侍卫和宫纷纷给青儿公主行礼。

王国是因为公主才建立的,所有蛇人族都把公主视为蛇人族无上瑰宝。

“儿参见父王母后。”

来到父王母后面前,青儿公主乖巧的行礼。

古老蛇人族王国的礼仪和人族不一样,行礼长辈要双手交叉于前,尾巴要向后拉长,身体矮长辈到腰置,低头垂眉。

“哈哈!青儿,少主准备到了,特地来蛇人族看我们。”

青花蛇人国王脸上一直洋溢着崇拜和喜庆。

这是蛇人王国最重要的大事,但是却被传令不得声张。

“好了,都知道了,我们去王宫门口接见吧。”

王后拉着儿的手和国王一起走向宫们,然后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口等待。

王宫门口大道是已经占满了蛇人族侍卫了。

整条大道侍卫已经封锁了,专门接见少主车架。

纪怀天和天庭联盟首脑,四大帝国皇帝等一行人搭乘十几架车架走在蛇人王国国都通往皇宫的大街上。

蛇人王国的国都建筑和人族城池不一样,建筑大部分是石头建设的风格大概类似的房屋。

高楼大厦很少,大院殿阁楼也不多。

大道是一样的千步大道,净净的,两边也是一样的种植药材之类的。

纪怀天看着蛇人王国的国都还是很满意的。

十几年而已,已经变得如此繁华安定了,这个国王没有选错。

“青花蛇人族青荣及妻儿参见少主,参见诸位首辅长老,拜见诸位诸位皇帝陛下及前辈。”

看到几百步之外的纪怀天等人车架行驶而来蛇人国王和王后公主马上匍匐在地了。

纪怀天等人纷纷走下车看着这三个跪倒在地的蛇人族。

“国王,王后,青儿公主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