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蕾的封地在城南红玉岭,方圆十几里,风景优美,楼阁众多。
当李鱼一行到达时,公主府上下以最高礼节迎接,安排了盛大的宴会,请来了皇城最好的戏班子和一些奇人异士来给李鱼表演节目。
李鱼对看戏兴趣不大,看到一半就回自己房间修炼,吩咐旁人没事别来打扰。
朱云蕾知道后,把所有的下人叫来反复叮嘱不可打扰李鱼,对待李鱼和李家人也不可有半点怠慢。
第二日一大早,朱云蕾向李鱼告辞后便独自去了皇宫。
李鱼让其他人自便,自己则在皇城四处溜达。
李梅梅厚着脸皮一定要跟着他一起,他也没阻止。
在溜达的过程中他了解了皇城的一些情况。
在皇城讨论热度最高的并不是难民,而是郑家。
在人们口中,郑家已成为了救世主,郑家老祖成了盖世英雄,魔修之乱几乎是郑家以一己之力给平定的。
热度第二高的是太子和三皇子的皇位之争。三皇子已死,太子继承皇位已无悬念,人们更多讨论的是三皇子生前干的一些蠢事,以及三皇子的支持者王家做过的恶事。
热度第三的才是难民以及跟难民有关的秦大人。太尉秦书成以前在民间的名声不错,但经过难民这件事,他在皇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很多不光彩的旧事都被扒了出来。
在皇城中心街道的一家茶楼内,李鱼悠闲地坐在二楼的木椅上,听着楼下的说书先生说故事。
李梅梅坐在他对面,正乖巧地为他斟茶。
“大阿祖,您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茶楼。”李梅梅说道。
“我又不是老糊涂,怎么会不记得?只不过当时陪我喝茶的是朱朱,而现在换成了你这个小丫头片子。”
“朱朱只会喝茶可不会服侍您哦。”李梅梅笑眯眯地把斟好的茶推到李鱼面前。
李鱼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醇香入口,点了点头,道:“嗯,你还有点用。”
“所以说,这些个难民啊,哪都不待见,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他们咎由自取!”楼下的说书名先生总结性地说了一句,赢得下方茶客们一致叫好。
他说的都是一些关于难民的小故事,比如某某热心肠的好心人收留难民,结果被恩将仇报,最后又报仇雪恨的故事,每当说到精彩处,下方就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唉,人心不古,道德崩坏,现在的人已经连一些可怜的难民都容不下了!”李鱼旁桌一个干瘦的老者摇头叹气。
李鱼感到好奇,这是他到目前为止听到的第二个为难民说话的人,第一个是朱云蕾。
他看了看说话的老人,老人差不多有70岁了,虽然消瘦,但精神很不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李鱼笑道:“按照大古国的法律,灾民受难应该就最近的城市进行安置,如今的难民并非皇城附近的百姓,却到皇城来避难与法不合啊。”
干瘦老者狠狠地瞪了李鱼一眼,道:“比法更重要的是德,人之所以不同于畜生就在于人有德,有仁爱之心!看难民求助于前而无动于衷是为不仁,夸大少数人的行为而否定全体,是为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