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芊芊听到村里的阿柴嫂说起海滩上的险情,再次看了一眼大哥,他换了一身棉布衣裳,里层是夹着棉花的,非常暖和。
沈大喝了第二碗姜茶后,脸色红润了些,终于缓过神来,一脸后怕。
说道:“那女子差点就让海浪卷走,幸亏阿柴嫂她们在海滩,我听到阿柴嫂她们的呼叫立马跑了过去。”
沈大会水性,接过阿柴嫂的麻绳,系在腰上,扑入水中将何小翠救了起来。
他是真心实意在谢阿柴嫂她们,平常一个憨厚朴实的人,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拿出一串铜钱,给在场的人每人发了二十文钱,虽然不多,到底是一点心意。
阿柴嫂几个人喜得连连夸沈大是个有福气的,还说那个女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沈芊芊好奇问阿柴嫂为何涨潮去了海滩,确实多亏了她们在,不然何小翠今天的尸首还不知会在哪里。
阿柴嫂便说起早晨去敲海蛎的经过,“冬天嘛,没什么青菜,家里也就海蛎多一些,我们会去提一桶海水回家浸泡海蛎。”
敲出来的海蛎在海水中浸泡,可以保存一个月不坏。
冬季敲海蛎不容易,小渔村的妇人为了三餐有的吃,就得绞尽脑汁保存各式各样的食材。
即便用盐腌制可以保存半年,吃久了总是会腻,新鲜的海蛎在冬季便成了渔家受欢迎的一道菜。
只不过她们做的总是不如沈芊芊做的来得好吃,偶尔为了改善伙食还是会去聚鲜居买一些回来下饭。
“我们是知道涨潮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谁家孩子敢去海边呐,我一看礁石上站着一个人,立马就喊她下来,可惜姑娘一看就是个不聪明的,我喊了几次她才反应过来。”
“等反应过来,海浪就拍过来,吓死个人,我的心脏到现在还扑通扑通狂跳,哎呦,那姑娘应该是吓昏过去。苏大夫你等会儿要给她把把脉才是。”
阿柴嫂收了沈大给的二十个铜板,对救人这事愈发上心。
听了阿柴嫂的话,沈芊芊舒了一口气,只要不是何小翠想不开,一切都好说。
阿柴嫂频频往外看:“怎么姑娘家的亲人还不来领走,黄花菜都凉了,他们难不成还想喝完酒再来,那就太没良心了。”
苏瑜给沈大诊脉,说了没事,“晚上睡前喝一碗安神汤,方子我先写,待会儿让小谨送过来。”
沈大连忙摆手说道自己等会儿过去苏家拿药。
话音刚落,门前出现了一抹身影,沈芊芊连忙走过去领何小翠进屋。
何小翠身形瘦弱,穿着沈芊芊的衣服就像竹竿撑起了麻袋,看起来就像稻草人似的。
再看何小翠的脸色毫无光彩,一双眼睛通红,因不习惯众人的目光,走路畏畏缩缩,躲在了沈芊芊的身后不敢抬头看。
沈芊芊一时看不清她的神情,安抚说道:“小翠姐别怕,这是我家,他是大夫,你先让大夫诊脉。”
吓得何小翠赶紧摆手,一张脸白的像宣纸,摇头道:“不必了,谢谢芊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