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言(2 / 2)

但事与愿违,自得此屏障后,中州人族因无外界干扰,内部的争斗变得异常激烈,终年烽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如此杀戮,较之昔日的神魔大战,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整个中州,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时至春秋,因形势所逼,遂演化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儒道两门之争尤为引世人注目。到战国时,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独裁专横,焚书坑儒,收缴天下神器法宝。诸侯一朝覆灭,为求人族一统,修仙求道之人自是难逃灭顶之灾。

其时,被奉为玄道巨擘的儒道两仙剑派,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继续斗法,被逼入迁有别于中影两州的异域。

其中道门中的一支,因得历朝历代的倚重,又为秦王所制,不得不留守犟山。

世所周知,传说中的影州已是恶劣至极的蛮荒之地,而儒道两门所在的异域,更是恶劣中的恶劣,无以复加。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两大门派因祸得福,竟在不毛之地探劈出一片新天地。

这新天地奇峰如笋,群湖似镜,山清水秀,冠绝天下,真可谓钟灵毓秀的仙山福地。在此修真求道,成仙斗法,最是适合不过。

为了摒绝来自中影两州的烦扰,双方便在此布下结界禁阵,为时既久,俨然世外桃源一般。正如后世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记:“与世隔绝,不复出焉”。至于此桃源与彼桃源是否同属一处,迄今为止,仍是个未解之谜,令学术界争论不休。

随着斗转星移,弹指一挥,四百余年晃眼即过,儒门仙剑派已传至儒子一代。可是,如此得天独厚的境地,并未给儒门仙剑派带来多少福荫恩泽。

儒道两门归隐桃源后,斗法不断,虽然互有胜负,儒门却略处下风。新近两轮斗法中,儒门更是连续落败,若是第三轮再败,依照惯例,门中上下、世代子孙便得向道门称奴。

更雪上加霜的是,当今的儒门,前景堪忧。得道的老一辈大仙人物,仅存庸公,他身任掌教之位八十余年,是如今儒门仙剑派的至尊;儒子一辈的修仙人,因在上一轮仙剑斗法中失利,仅存治儒兄弟二人;新一代的儒门小剑仙,尚在垂髻之年。

为了不让眼下的第三辈落败,治儒兄弟二人悉心教导后辈小剑仙,用功不可谓不勤,用心不可谓不专。

儒门仙侠传的故事,便以桃源作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