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 / 2)

李婆婆撇着嘴道:“他站在那里轻轻一推,珠儿家大门便开了。你看,定是两人约好了,珠儿给他留的门。”

公蛎急道:“可看到脸了吗?”

李婆婆脑袋一晃,道:“哼,有什么能瞒过你李婶?我贴着门缝,正想跟过去看看,那人刚好转过头。凑巧一个闪电,将他的脸照得清清楚楚。”

公蛎紧张道:“什么人?可认识吗?”

李婆婆的表情忽然变得很是奇怪,低头嘟囔了一句,摇了摇头,脸上随即挂满不屑:“还以为这丫头找个什么样儿的呢,谁知是个丑八怪,脸就像老树皮,满脸褶子,粗糙不堪,丑得不忍直视。”

不是柳大,公蛎竟然松了一口气。但转念想到,不知这人什么居心,说不定比柳大还麻烦,忙追问道:“大概多大年龄?身形打扮怎么样?”

李婆婆鼻子一抽,惊叫道:“啊呀糊了!”手忙脚乱去搅动沸出来的茶汤,眼见一锅茶汤毁了,心中恼怒异常,见公蛎仍跟在后面追问,“噼里啪啦”一阵奚落:“我说你堂堂一个掌柜,干点正事儿行吗,跟着我嚼什么舌根儿?都怨你,害得我忘了正事儿……你赔我的茶汤!”

公蛎哪有心思同她争辩,随手将荷包里的十几文钱给了她:“好好,都怪我,你快说,你还发现了什么?”

李婆婆顿时眉开眼笑,道:“这一点可不够,剩下的我暂且记下。”她索性拉过一个小凳坐下,道:“那人手上不知道戴的什么东西,金闪闪亮晶晶,晃得我眼花……”迟疑了下,接着强调道:“肯定是个金镯子。要是我有这么大个镯子,后半辈子都不愁啦。”

公蛎提醒道:“他进去之后呢?”

李婆婆瞪大眼睛道:“那人去了珠儿的房间里了呀。无非是鬼混,还能有什么?”她轻蔑地斜了对面杨鼓一眼道:“过了一阵,不下雨了,那人还没出来,我等得腿酸,正打算回房,见杨鼓出来了,一屁股蹲坐在门槛上,嘟嘟囔囔的,倒像是替人守门一样,就这么一直坐到现在。这个窝囊废!”

公蛎吃惊道:“这么说,那人竟然还在珠儿家里?”

李婆婆正想借他人之口说出珠儿风流之事,听了这话笑得眉毛都弯了,指着公蛎的鼻子道:“这可是你说的,我老婆子只说我看到的事实。”抓了把破蒲扇摇着,得意道:“这条街上,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事儿!”

一个青年妇人在珠儿家门口站定,询问杨鼓:“老掌柜,我前日定的裙子,可做好了没?”

杨鼓茫然地抬起头,嚅嚅喏喏不知说些什么。李婆婆不等她继续询问,大声笑道:“春宵一刻值千金,珠儿姑娘哪里舍得起来呢。”

那青年妇人露出感兴趣的目光来,笑道:“不会吧?珠儿姑娘嫁人了?婆婆你又来编排人家。”李婆婆嘬着嘴巴,拿眼睛往公蛎身上一溜,道:“嫁人不嫁人有什么要紧?嘿嘿,嘿嘿。龙掌柜都知道这事呢。”

青年妇人掩口笑道:“那我就不打扰了,改日再来取。”

估计明日关于珠儿留宿男子之事便要传遍整个敦厚坊。公蛎气急败坏,懊悔地自己抽了自己一嘴巴,深恨刚才未加思索多嘴说了一句,指着李婆婆半日,终于怒道:“婆婆既然怀疑,找珠儿当面问问不就得了!”不由分说,拉了李婆婆去找珠儿。

李婆婆正巴不得进去看看珠儿的卧房,最好捉个现行以作谈资,推辞了一下,便同公蛎挤过杨鼓,一起来到珠儿的窗下。

房门紧闭,里面静悄悄的,动静全无。李婆婆嫌弃道:“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起床!”

空气中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混合着窗棂上挂的丁香香包,很是好闻。隔着窗纱,可隐约看到珠儿盖着一条红色薄被,脸朝墙里侧卧在**,一头青丝散落,正睡得香甜。

这一副恬静模样,让公蛎不由怦然心动,转念又后悔自己鲁莽了,忙拦住李婆婆:“你看看,家里哪有他人?定是你老糊涂了,把做的梦当了真。”

李婆婆眼睛滴溜溜净朝衣柜、床下看,嘴里叫道:“珠儿,有人来取活计啦!”推开房门闯了进去。

公蛎不好跟进去,只好站在外面,欣赏院子里晾晒的绣品。看到窗台上放着珠儿的绣花鞋,虽然上面有些泥渍,但鞋尖儿一朵粉红的牡丹、两片翠绿的叶子,娇艳欲滴,公蛎恨不得上去摸一摸、嗅一嗅。

正在胡思乱想,房门“哐当”一声响,公蛎回头一看,李婆婆倒退着出来,差点被门槛绊一个跟头。公蛎忙上前扶住,不耐烦道:“什么也没有吧?!以后别在嚼这些乱七八糟的闲话了。”

李婆婆脸色发白,抖抖索索半日才站稳,空洞地看了公蛎一眼,忽然叫道:“我没看到,我什么也没看到……”用力推开公蛎跳了出去。虽身子趔趄着,竟然跑得比兔子还快,冲进茶馆,闩上门栓,隔窗丢出个“打烊”的牌子,动作一气呵成,留下公蛎一人站在院子里。

公蛎忽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冲进去一把扳过珠儿的身体。

珠儿表情僵直,眼睛微睁,下颌肌肉已经化去,露出白森森的下颌骨,整个是一具未死透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