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之所以选择信息电子技术专业和基因工程专业,前者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帮助他构筑并完善方寸山系统,而后者有助于提高认识,进一步理解生命本质。
神佛仙道对生命的理论研究向来形而上之,用刻意的玄奥晦涩不知在掩盖什么。
像天堑一样隔绝人神,悟道之人对此从来都是讳莫如深。
这个世界的科学微观深入地对生命形式加以量化,直觉告诉八戒基因学就是通往新认知的大门。
选两个专业,还把数学当成筹码要挟,相当于同时开启三条战线,不知天高地厚。
与会的教授被悟能所言雷的外焦里嫩,还不好说什么,毕竟对方只是个小孩。
太重的话谁也说不出口。
你当是这里都是小学生课程么?
“悟能啊,其实没必要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王之恭委婉地劝解。
“你看,你才十岁。就算在这里学习个八九年也不过相当于入学新生的年龄。多给自己留一些娱乐时间,轻轻松松地生活不好么?”
八戒朝王之恭笑了笑,他完全能感受到对方的善意。
其他人倒没有恶意,但在这里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工作,别的事情并不在考虑范围。
“小朋友,虽然你成绩很好,但以前是学习,以后是研究。人的聪明才智有限,过于分散只会一事无成。”用数学系开玩笑的教授开始严肃对待。
“奇偶归一猜想如果那么容易证明,就不会悬挂几百年到现在都没人解决。这种问题好比一个没有底的天坑,如果掉进去可能几十年都爬不出来。”
八戒拿起电子笔走到会议桌尽头的展板,唰唰书写起来,边想边写十几分钟将整个版面写的满满登登。
“单纯用数学方法是没有办法证明或证伪奇偶归一猜想的。”
“3n+1是构造偶数,而2n+1是构造奇数。
归1的窍门在于有许多偶数是2的n次方,这种特殊偶数总是能连除2而最终得到1。比如2,4,8,16,32……这种数叫纯偶数,它所含的基因只有偶质数2,纯偶数雪崩的结果就是1。
而像6,10,12,14,18,20,22,24,26,28,30……这类偶数叫杂偶数,其所含的基因必然是奇质数与纯偶数。这种偶数雪崩时必然剩下杂质(奇质数团),比如6、12,24,48……雪崩后剩下3。10,20,40,80……雪崩后剩下5。而14,28,56……雪崩后剩下7。而30,60,120……雪崩后剩下的是3×5。同样的210,420,840……雪崩后剩下的是3×5×7。
我们把这些基因不纯的杂偶数分为两类,一类是雪崩后只剩唯一奇质数的,叫宝石杂偶数,而雪崩后剩下超过1个奇质数的偶数叫做泥石杂偶数。
纯偶数是雪,雪崩后最终化为水(1),所以无需再讨论纯偶数。
现在主要看宝石杂偶数和泥石流杂偶数是怎样炼化成水的。
在此之前先看看雪崩效应,正整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偶数分为纯偶数和杂偶数,纯偶数雪崩结果是1,杂偶数雪崩结果是大于1的奇数。奇数的基因(质因数)都是不含2的,所以我们只需讨论奇数。
n是正整数,2n只能是偶数,3n只能是奇数,3n+1只能是偶数。偶数分纯偶数和杂偶数,偶数雪崩后只能得1或大于1的奇数。所以我们只需要讨论大于1的奇数n。
大于1的奇数n,要么是一个质数(宝石数),要么是一个合数(泥石数),用3n+1构造成的偶数,要么是纯偶数(雪崩数),要么是杂偶数(泥石流数)。
5是雪崩核,遇5必崩。
参与过雪崩的质数,遇之必雪崩。
大质数雪崩源总会裹挟着小质数雪崩源,最终归于5,崩为1。
没有一个小质数能逃得掉被雪崩裹挟的命运,躲得过这个大质数的雪崩,躲不过那个大质数的雪崩。”
“任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乘3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除以2,一直循环下去,最终都能得到1。”
“我们把1定义为死,把2定义为生,把3定义为能。”
“这个猜想就像寻道长生,假如有无穷多的人,其中有没有一个人能逃过死亡,无限永生呢?”
“潜意识里,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将这个猜想证伪,这就相当于看到了那个永不崩溃的长生之人。
现实很残酷,答案是不能。”
在座的都是教授级学者,虽然在数学上没有建树,也都能听出悟能言论中的不凡之处。
八戒在自己的讲述中,同样心有所悟。
因为对这个猜想的思索,在长生和死亡的概率中,死亡只能定义为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死亡孕育生命,生命孕育能量,能量衍化万物,这个推导会是正确的么?
或者说其中某个概念不那么正确?
如果把能量替换成信仰呢?
难怪佛陀从不避讳寂灭,死亡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八戒讲完后,静静地楞在原地陷入思考中。
如果找到生命中的奇点,想出让奇点递增的办法,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哪怕只是一个阶段也好。
道理无论在哪个世界都是最重要的本质,因为它即使在截然不同的领域都能绽放光芒。
“庞才文教授么?我这里有一个学生尝试解决奇偶归一猜想,他的思路我们拿不准,我把视频发给你,你看一下给个意见?”
庞才文是华清数学系公认成就最高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