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永远在路上(1 / 2)

桌上的电话响得急切,我刚核对完手上那份海外项目的数据安全传输协议初稿。

“喂,我是林晓阳。”

“林所,集团总部的紧急视频会议,十分钟后接入,议题是关于您这次获奖的后续宣传安排。”助理张俪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语速比平时快了不少。

“好,我知道了。”

挂了电话,我继续在协议草稿上标注出几个需要法务部张长河再审的条款风险点,特别是关于核心技术参数披露的梯度设置。

做完最后一条批注,我这才点开会议链接。

屏幕那头,集团安全部的李锐部长和总部的几位同事已经在线。

“晓阳同志,恭喜啊!”李部长脸上带着笑,“国家级人才奖,这份荣誉重量很足啊。”

“总部的意思是,希望围绕你的先进事迹,做一次系统性的内部宣传,重点突出你在能源安全战线,尤其是在新疆那段时期的坚守与贡献,激励更多同志。”

我握了握鼠标,组织了一下语言:“李部长,谢谢总部肯定。但我觉得,这份荣誉不是我个人的。”

“它属于所有一起在戈壁滩上啃过风沙、在电脑屏前熬过通宵的同事。”

“没有东海的基础磨练,没有燕山的合规经验,没有新疆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也不可能有我后来的那些工作思路。”

“要宣传,就宣传我们这个集体吧。”

李部长点点头,表情更认真了些:“你说得对,集体力量是根本。但标杆的作用同样重要。”

“你的成长经历,恰恰证明了我们这条战线'传帮带'的传统和'平凡岗位守安全'的理念的成功。”

“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你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切入点。”

我听着,想起在新疆时,和巴合提为了一个泵站的数据波动,顶着大风查遍每一个接口的情景。

“李部长,我明白您的意思。如果我的经历真能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责任,那宣传我接受。”

“但我有个请求,宣传重点能不能更多放在我们如何发现问题、协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上?”

“比如那次输油管线压力数据的异常排查,是前后方多个部门联动才及时排除了风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这个思路好!”李部长肯定道,“具体案例比空谈道理更有说服力。”

“那就这么定,宣传筹备会让他们和你详细对接。你这边还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没有。”我说,“就是觉得责任更重了。路还很长,还得继续埋头干活。”

“好,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保持联系。”

视频会议结束后,我正准备继续修改协议,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赵婧探头进来,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林所,大家都听说您获奖的消息了,真是太棒了!”

我还没来得及回应,王亮和几个年轻同事也都涌了进来,手里还捧着一个小蛋糕。

“林所,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王亮笑着说,“您可是咱们部门第一个获得国家级荣誉的!”

我看着他们热情的脸庞,心里涌起一阵暖流:“谢谢大家。但这荣誉不只属于我,更属于我们整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