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赤请求回南理的书信,很快便摆在了皇帝萧泽的案头。
萧泽看完那封辞藻华丽、避重就轻的书信,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吐出两个字:“准了。”
随侍一旁的内侍监躬身应下,正准备去传旨,萧泽又补充道:
“告诉礼部,按规制送行,不得怠慢,也不必刻意挽留。”
“奴才遵旨。”
慕容赤这个麻烦,能这样体面地送走,对萧泽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毕竟,若真深究下去,撕破脸皮,对两国都没有好处。
维持表面的和平,符合大胤目前的利益。
处理完慕容赤的事情,另一个难题接踵而至——沈月华。
这位原本风光无限,即将代表大胤远嫁南理的和亲郡主,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泥潭。
赐婚圣旨虽未昭告天下,但皇室内部和重臣之间已是心照不宣。
如今闹出这等丑闻,对象还是大胤二皇子,她的命运已然注定。
据宫中回报,沈月华自事发后,精神便处于极度崩溃状态。
她日夜哭闹不休,时而癫狂咒骂沈云曦和所有害她之人,时而痴痴傻傻地念叨着自己还是郡主,还要去和亲,状若疯魔。
丫鬟婆子们都不敢近身。
礼部几位官员紧急商议了数日,总算拿出了一个既能保全皇家颜面,又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的方案。
建议对外宣称:郡主沈月华因家中长姐涉案,深感愧对皇恩,又忧心家国,故自愿斩断红尘,出家为尼,于皇家寺庙中青灯古佛,为大胤国运祈福。考虑其一片诚心,至纯至孝,故而皇帝陛下感其心志,收回其和亲圣旨,允其出家。
萧泽拿起朱笔,在奏折上停留片刻,随即利落地批了一个“准”字。
至此,沈月华的命运,便被这轻飘飘的一个字,彻底定格。
消息传到沈府,王氏正为沈云曦入狱之事焦头烂额,四处求告无门。
骤然又听到小女儿不仅和亲梦碎,还要被逼出家为尼,她只觉眼前一黑,差点晕死过去。
好好的一盘棋,怎么会下成这样?
大女儿身陷囹圄,生死未卜;
小女儿名声尽毁,即将常伴古佛青灯;
丈夫沈青山对她怨怼不已,连日来要么宿在衙门,要么去了那个狐媚子阿依娜的房里,连正眼都不看她一眼……
王氏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带着贴身嬷嬷,急匆匆暖星阁,想去看看沈月华。
当她见到沈月华时,几乎不敢认那是自己从小娇养长大的女儿。
沈月华头发散乱,衣衫不整,眼神涣散,脸上还挂着泪痕和痴傻的笑容。
她看到王氏,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猛地扑过来,抓住王氏的衣袖,语无伦次地哭喊:
“娘!娘!你救救我!我不要当尼姑!我不要!我是郡主,我要去南理当王妃的!”
“是沈云曦!是那个贱人害我!我要杀了她!杀了她!”
王氏心如刀绞,抱着女儿老泪纵横:
“我的儿啊!你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她试图安抚沈月华,让她冷静下来。
可沈月华力大无穷,一把推开她,尖叫着:
“我要去找二姐姐!二姐姐她最厉害,她一定有办法!她一定会帮我的!”
说着,她竟不管不顾地冲出暖月阁,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沈府乱跑。
丫鬟婆子们碍于她郡主的身份(虽已名存实亡),又知她神志不清,不敢强行阻拦,只能一路跟着。
王氏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带着人追了上去。
沈月华一路跌跌撞撞,口中念念有词,竟凭着一点模糊的记忆,跑到了沈星沫的暖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