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
纷扰之中,一声低沉而有力的喝声响起,就见到一身便装的许梦泽和顾惜朝,各自带着两名随从,分开人群,走进来。
人群中,认识两位大官人的人不少,立刻恭声称呼起来。心里在想:难道两位大人也是来参加陈剑臣婚宴的真是如此的话,那陈剑臣面子真够大的。
顾学政问道:“留仙,今天不是你的大喜日子吗怎得都跑出来了”
陈剑臣晒然道:“禀告大人,这位协管宋大人不知吃错了什么东西,突然跑来学生门口,说不准办喜事呢。”
“嗯”
顾学政扫了一眼宋崇,不过没有说话。说话的是许知府:“宋协管,这是怎么回事”
许知府和顾学政一出现,宋崇就知道事情闹不下去了,忙一抱拳道:“回禀知府大人,下官刚才喝多了些酒,故而失言了,告罪”
说着,打几句哈哈,便告辞离去,临去时,还狠毒地扫了陈剑臣一眼。
“不知所谓。”
许知府拂袖批了一句。
他和顾惜朝,真是来喝陈剑臣这顿喜酒的,之所以姗姗来迟,乃是因为两人商议了一番,这才决定降尊莅临,算是打个突击了。
知府,学政,两员大官的出席,让整个婚宴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一顿酒,一直喝到黄昏时分才慢慢散掉。其中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诸种情形,不提。
两位大人来到慢,走得却是最快的,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一份心意罢了。
日暮,最后将王复几个送出门口,陈剑臣终于如释重负地长长出口气:终于应酬完了
或者,他的潜台词是:终于可以洞房了。
临时请来的三名短工在收拾残局,阿宝则和鲁惜约带来的那两个丫鬟嘻嘻哈哈的,过来闹陈剑臣,很快婴宁也加了进来。
陈剑臣心情大爽,半推半就被她们搡进了新房内。
咿呀一响
房门从外面就被关住了,房间顿时一片安静,安静得仿佛只剩下两个人的呼吸声,一道是新郎的,一道,是新娘子的。
陈剑臣头一次经历如斯阵仗,手脚便有些放不开,一会之后才想起母亲的嘱咐,先花费一点时间整理好思路,然后按部就班开始忙活起来。
第一关要做的,当然是掀新娘子的红盖头。却不能用手,而是用一杆秤杆,俗称“喜秤”,据说上面标示斤两的星星,代表着天干地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恰好成十六之数,大吉大利。
秤杆子悠悠,挑起那红盖头,登时露出一张眉目如画,娇羞无限的倾国红颜来。
第两百三十章:暗夜
天边吹来了风,风卷过云,云层晦晦的,遮住月亮的光华。从天空上投下一大片阴影,笼罩住偌大的江州城府。
咚咚
打更的声音从街道上传来,二更天了。
这个时候的江州城府已沉入寂静,大部分的人家都吹灯睡觉因为灾情泛滥,闭城的缘故,夜市也凋零败落,不成样子,很早就散掉。
微微的夏风,吹佛着街面上垃圾,发出沙沙的声响。
就在此时,黑影绰绰,起码十余条影子鬼魅地出现,好像在播放武侠片一样,个个飞檐走壁,悄无声息地朝着同一个方向掠去
那个方向,正是街东头的陈家。
陈家还亮着灯火,红烛高烧,烛泪如花。
用喜秤挑了红盖头,喝了合卺酒,接下来的事情,就算傻子都有几分明白。
陈剑臣不是傻子,然而他并没有马上猴急地动手动脚,去剥脱鲁惜约的衣裳,而是借着烛光,静静地欣赏新娘子的容貌。
灯下看美人,七分朦胧三分真,何况鲁惜约本就是千娇百媚的美人儿月牙眉弯弯,睫毛又长又密,微微地扣下来,遮掩住两汪秋水。
被陈剑臣灼灼地看着,鲁惜约不胜娇羞,螓首低垂,低声道:“相公,时候不早了。”
既然大礼已成,就要改口叫相公了。
陈剑臣一笑:“不急,长夜漫漫,大把时间。嗯,惜约,不如你来替相公磨墨吧。我忽然有雅兴,要写一幅字。”
鲁惜约一怔,不过随即释然,相公本为书生出身,在洞房花烛夜诗兴大发,赋诗抒情,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反而能助兴呢。当下轻盈地走过来,取过砚台墨块,撸起长袖,轻轻地磨起来。
身上的香气,和那独特的墨香混合在一起,令人闻着,精神为之一爽。
“红袖添香”,大概出自于此。
磨着墨,鲁惜约间或侧过脸来,对着陈剑臣露出几分羞涩,几分妩媚的笑靥举案齐眉,夫唱妻随,在房间中帮相公磨墨,助其奋笔疾书,这正是她一直以来所梦寐以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眼下得偿夙愿,全身只觉得被那巨大的幸福感给冲刷得酥软起来。
不多一会,墨成。
陈剑臣铺开纸张,开始沉思。
边上鲁惜约看着,觉得有些意外,相公的这副神色,有点怪但她没有开口问,生怕出声打扰了相公的思路,只是静静地侍立着,等待落笔的时刻到来。
好在这一刻,她没有等多久。
陈剑臣右手一搭,纤长的五指已执起笔杆子,一口气在白纸上写了八个大字: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不是即兴诗词,而是悬挂于家中的横幅格式。
鲁惜约是有才情的女子,立刻就明白了这八个字的意思。意思很好,但在此时此景写出来,就有点不大合拍了。
换了纸张,陈剑臣再度提笔,这一次写出来的,终成诗句:“天外浮云也,落日青山斜;踏浪东海上,悠然观鱼鳖。”
这一首诗,抒情言志,意境清新开阔,别有胸怀,该是一首佳句。问题在于,现在可是洞房花烛夜呀,陈剑臣写的这些,到底有何用意
鲁惜约迷惑而且担心。
她所担心的,却是以为陈剑臣书生气太重了。
说起书呆子,鲁惜约以前在遛鸟楼就听过些笑话。其中一则:说有个啥也不懂的书生在同伴的怂恿下,前来逛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