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无需老夫出手(2 / 2)

这位沈中书不仅是中医药协会的副会长,更是国内的中医大师之一。

其在中医推拿方面的造诣堪称一绝。

只见其站起身来扶了扶面前的话筒,随后用流利的英语开口道:

“山本教授,金教授,对于草药质量的标准化和可控化,我们华夏方面同样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中药材GAP种植规范和等级标准体系。”

“我们赞同在保证药材道地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和发展.....”

他先肯定了对方观点中的合理部分,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度。

随即,沈中书的话锋一转道: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药材的标准化仅仅是中医药体系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中医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指导着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证候,将不同的药材进行精准的配伍,形成针对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果只强调药材的标准化而忽略了中医理论对临床应用的指导,甚至试图用单一的‘标准化’药方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复杂疾病,这无疑是片面的,也是危险的。”

“这并非中医药国际化的正确路径,反而可能扼杀其最核心的生命力....”

沈中书的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既回应了对方的发言,又捍卫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地位。

等到沈中书的发言结束后。

另一位来自华夏岭南地区的著名老中医李济仁,当即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中医药的标准化这一点老夫是非常赞同的,但是你们所说的标准化只占很小的规模,事实上全球中医药种植规模的四分之三都在我华夏。”

“从你们所说的数据上来看,不管是你们倭国还是棒子国,大部分的中草药都依靠从我国进口来维持。”

“尤其是在全球大健康和天然回归的潮流推动下,我国的中草药以及中草药饮片出口量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吨.....”

李济仁的口音很重,带着典型的广府腔调。

好在现场有翻译进行同声传译,不然的话就他这口音,在场的除了华夏人以外,就没有人能够听懂他说了什么。

谢星远坐在位置上岿然不动,只是默默地看着现场的交流喝着茶,而后给了丁齐南一个眼色。

瞧见没有,就这种交流会都不用我们出手,自有晚辈会出手应对。

以谢星远的年纪来说。

李济仁等人当他的晚辈都还有点不够格!

当然了,同为华夏中医传承,他也不至于跟人家计较辈分的事情。

丁齐南接收到谢星远的眼神心领神会的笑了笑,随后端起茶杯喝了起来,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山本梅库子在被沈、李二人接连反驳后,脸色青白交错,显然不甘心就此落败。

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再次说道:

“我承认你们华夏以前的中医理论确实很厉害,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的中医理论终究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数据来证明其可靠性。”

“尤其是在危急重症面前,例如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面前,过去的那套‘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的理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难道还能替代手术和重症监护吗?”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且险恶,他刻意选取了现代医学优势明显的急危重症领域,试图将华夏中医逼入“无用武之地”。

然而他却忘了。

倭国的汉医也是根据中医理论来的。

这特么等于是当孙子的在否认爷爷的血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