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眉头皱起,还没开口,阮时苒已经站起:“刊物所有稿件,名字和初稿都在档案里。你要怀疑,可以自己查。”
对方冷笑:“档案也能改。”
“那就看下一期。”阮时苒平静开口,“作品能不能站住脚,不靠嘴。”
声音不高,却直直压住了笑声。
偏偏这时,另一人忽然补刀:“可你总和宋斯年走在一起,大家都看见了。这算不算关系网?”
全场哗然,窃窃私语立刻炸开。
前排的宋斯年缓缓抬起头,神色冷冽。他没有起身,只一句话:“我若真要替她铺路,她不必一篇篇熬到深夜。”
安静。死一样的安静。
几个靠近的同学互相对视,心虚地收了声。
教授重重敲了一下讲台:“课堂不是八卦场。再有这种问题,记过。”
板擦落下,黑板刷刷响,声音像一道闷雷,彻底把喧哗压下去。
下课铃响,教室里立刻炸成一片。
“刚才那句话,好苏啊……”
“宋斯年护得太明显了吧。”
“不过他说得对,要真有后门,她早被捧到天上去了。”
不同的声音交织,但一边倒的讥讽少了。
阮时苒收好书,正要走,手里忽然多了一张折好的纸。她摊开,上面只写了两个字:“并肩。”
笔迹锋利,像宋斯年。
她指尖一顿,把纸折回去,压在课本里。
文学社办公室,短发女孩把墙上的字条撕下来,恨声道:“真是阴魂不散。”
学姐冷冷一笑:“越是这样,下一期刊物越要打硬仗。”
阮时苒站在窗边,望着外头人来人往,语气低沉:“那就让他们没话可说。”
第二天一早,辅导员把人叫到办公室。桌上放着投诉复印件。
辅导员问:“你们自己怎么看?”
学姐:“内容真实,立场清楚。没有越线。”
辅导员点点头,又看向阮时苒:“你是主笔。扛得住,就往前推。扛不住,就退一步。”
阮时苒:“不退。整改从技术,不动主旨。”
走出办公室,宋斯年在走廊等。
他递来两份名单:“社联批条的签核人。还有一间老印厂的电话。我打过,能接活。”
学姐眼睛亮了:“救命。”
阮时苒接住资料,语气平稳:“谢谢。”
宋斯年看她:“今晚别熬太晚。”
阮时苒摇头:“来不及。”
两人对视一瞬。
他开口:“有事你说。别硬撑。”
她点头,却没答应。
午后又出幺蛾子。
人物栏的临时拒访。
“上面有人问话,我不方便上刊。”
会场安静了三秒。
有人提议换题:“写校明星,安全。”
短发女孩顶回去:“第一期刚立住‘写身边人’,现在改,像认怂。”
学姐看向阮时苒。
阮时苒:“换人,不换方向。人物改锅炉房师傅,今晚采访。”
大家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