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明黑帆 > 第114章 坐滩青澳湾

第114章 坐滩青澳湾(2 / 2)

林浅道:“后面去澳门的航次,记得顺路买回些帆布、缆绳来。”

这些东西都是消耗品,南澳岛没有自产能力,大批量采购容易引人怀疑,最好就是每次去澳门顺手带回来点。

“记住了。”周秀才点头,“舵公,我们什么时候和胡东主摊牌?”

“再等一段时间吧,用银子把他绑的紧一点再。”

林浅可以选择用暴力现在就逼胡东主就范,但那是下策。

用利益把胡东主绑上船,是更稳妥的办法。

聊完胡东主,林浅又问起岛上扫盲的事情。

周秀才苦笑道:“按舵公的意思,扫盲只教读写和算数。只是岛上先生不多,才招了五个人,学生更少,每日来听课的不足百人,每日坚持来的更少。”

移风易俗,是最难的事情。

岛民们活到现在,靠的是划船、潜水、身手灵活,读书识字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自然无人愿学。

周秀才建议道:“舵公,要不来上学的发一顿饭?”

林浅缓缓摇头,靠一顿免费饭吸引来的人,是绝不可能好好听课的,真发了饭,扫盲效果可能还没现在好。

林浅问道:“学堂开设在哪里,每天几点开课?”

“开在岛南靠近林边的空地上,每天卯时开课,酉时散课。”

林浅一拍手:“这就对了,哪有人会脱产学习的?从明天起,全都改成晚上,上课时间也缩短,就讲两个时辰。”

周秀才张大嘴巴,在他印象中,哪有学堂是这个样子。

“晚上上课,这哪里看得清书?”

林浅笑道:“看不清书就点蜂蜡嘛。不要吝惜这些蜡烛,每个书桌前都点,把学堂搞得亮堂堂的。”

周秀才满脸诧异。

林浅继续道:“学堂的位置也要改,往岛北挪挪,就摆在人少的路当中,这样岛民回家路上,就能看见,感兴趣,就能跟着听一段,瞥一眼,就能认得一个字。哪怕一眼不看,至少也能照个亮。”

林浅所言,与这周秀才印象中的学堂完全不同,但他细想片刻,又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学堂教的也不是四书五经,林浅只要求学员能认字识数,能简单白话读写,能做加减乘除。

或许依舵公所言,路过了看两眼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吃过午饭,林浅带着四名护卫,前往后江湾码头,坐船到青澳湾检修现场。

圣安娜号是他的立身之本,林浅非常重视,每隔三五天,就会来看一眼进度。

只见此时的青澳湾沙滩上,一片忙碌景象。

远远的就能看到坐滩的大帆船,此时它已卸下了全部帆缆,船体四周也用巨大的圆木支撑。

上百名匠人在四周忙碌。

更远处干燥的沙滩上,还能见到晾晒的帆布。

这些帆布挂在帆桁上时,尚不觉如何,铺到沙滩上晾晒,才让人觉察到十分巨大,几十面帆几乎将青澳湾完全铺满。

船在青澳湾沙滩上停靠,林浅下船,在沙滩上四处打量。

沙滩上正有几十个木工学徒在打磨木板,他们手持刨子飞速在木板上刨过,周围散一地木屑。

见林浅来了,有的人会抬头招呼一声,大部分人已忙的根本没空抬头。

远处,靠近树林的沙滩上,有俘虏将原木运来,这些木料大部分是上岛时就砍伐了的,或是在深澳港阴干多年的。

一木匠大师傅正给原木断料定线。

林浅走上前,只见那大师傅拿着一块木样,在原木上比划许久,而后收起木样,拿起墨斗,让学徒拽着一边,拉出一道长线。

大师傅伸手一弹,原木上留下一道笔直墨痕,他把墨斗往下移了数寸,又一弹,画出两道平行线,两条线端点用炭笔一连,就是一块竖直木板形状。

那大师傅领着学徒,往前走几步,这样同墨斗弹了数次,一根巨木,便已画上大不一的木板设计图。

树杈弯曲处也没浪费,那大师傅掏出炭笔,勾画出一个曲形板材来。

看样子应是用作肋材,或是船头木板的材料。

即使岛上木材极多,匠人们也没有乱伐乱用,每棵树都用尽其材。

“舵公?”断料定线完成,那木匠大师傅一抬头,才看见一旁站着的林浅。

见林浅定着那原木看,大师傅解释道:“这是樟木,做甲板材的,在下正给木料放样。”

“没事,忙你的。”林浅和煦道。

“是。”木匠应了一声,叫俘虏将已放好样的圆木抬走。

下一个环节,便有学徒用斧、锯将木料沿墨线处砍切,定出船板的雏形。

定好雏形的船板,有的送去火烤弯板,有的送去刨光开孔。

整个沙滩上,木匠们忙碌中又透着井井有条。

“舵公。”这时林浅听见身后有人叫他。

林浅回头,正看见何塞在身后媚笑。

自上次坐滩之后,何塞便一直留在青澳湾,帮忙大帆船检修。

林浅问道:“这几天进度如何?”

何塞道:“刚把藤壶挂干净,这几日在查船底了。”

何赛边,边在前边带路,往坐滩船坞走去。

“圣安娜号距上次检修时间长了些,船底板不少都生了船蛆,要替换的不少。”

二人着,经过一片硬质沙地,几十尊火炮摆在此处,大部分火炮用布罩着,有几门露在外面,正有船工拿着油脂布擦拭。

何塞见林浅目光看向火炮,便解释道:“火炮要定期擦油,能防锈。有几门炮已经生锈了,好在锈的不厉害,还能再用。”

林浅问道:“新买的四门塞壬炮在不在?”

“在。”

何塞着,招呼船工掀开防雨布。

四门青铜大炮显露出炮身,阳光下闪着冰冷的青金光芒。

只见那四门大炮,长约七八尺,炮口约半尺,炮身修长,头细尾粗在,看起来身形极为匀称,已安放在木质炮架上。

林浅凑近看,那四门炮表面光滑,炮身笔直,显得制作极为精良。

在炮身后部,接近药室的位置,还刻有纹饰,是个人头鸟身的怪物,似乎是塞壬海妖的形象,底下还有一串葡萄牙铭文。

林浅指着那处铭文问何塞是什么意思。

何塞道:“那是葡萄牙人的炮厂名字,卜加劳铸炮厂,工艺精湛,很是有名。”

林浅对比了一下葡萄牙火炮和船上的西班牙火炮,可以看出,葡萄牙火炮的表面更光滑,气孔更少。

林浅不由对葡萄牙人的“工匠精神”大为满意。

火炮旁,还有五六个船工正给炮弹涂油、擦拭。

林浅跟船工讨要了一发,一入手便觉十分沉重,一股寒意顺着手掌袭来。

林浅在炮弹表面摸索一阵,只觉炮弹也十分光滑,没有明显的棱角凸起。

放在炮口比对一番,基本没有太大空隙。

林浅将炮弹还给那船员,抓了一把海沙,擦了擦手上的油脂。

根据手头估计,这一颗炮弹约有十来斤,按后世火炮分类,大致可以归属为十二磅炮。

现在的欧洲还没有根据炮弹磅数,给火炮分级的习惯。

两牙喜欢用圣经里的天使、怪物等给火炮命名,所以这炮就叫塞壬炮,口径更大的叫使徒炮。

其他欧洲国家则喜欢用各种飞禽走兽给火炮命名,比如鹰炮、蛇炮、隼炮等等。

若是按欧洲大陆国家的习惯,这塞壬炮基本等同于半蛇炮。

见林浅对塞壬炮感兴趣,何塞又讲了讲这火炮命名的来历,卜加劳铸炮厂的历史等。

林浅让人把防雨布盖上,又朝大帆船走去。

走到那临时干船坞边上,只沙坑四周,已装上一圈木墙,防止垮塌。

坑底有微微渗水,好在并不严重。

船底板的藤壶此时已清理干净,只剩一圈圈的白色痕迹附着在船底板上。

十余船匠正站在坑中,拿着锤头在船底板上敲敲打打。

见林浅到坑边,哑巴黄上前行礼。

林浅索性跳进坑中,道:“你忙着吧,我在一旁看看。”

哑巴黄领林浅返回船边,只见他手中拿着个木槌,对船底板不断敲打,敲的很仔细,每一片木板都被敲到。

学徒九解释道:“舵公,这是在找船蛆。”

林浅点点头。

随着不断敲打,终于一片底板传出不一样的声音。

哑巴黄俯下身子,叫人拿来油灯查看,然后又叫了几声,指了指那里,示意林浅看。

林浅也学他样子俯身举灯去看,果然见那片木板有几个不起眼的洞。

哑巴黄叫学徒喊来人,拿来斧、锯将那片木板取下。

一炷香的工夫,木板取下,哑巴黄将之拿到林浅面前。

何塞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低声道:“舵公,船蛆还是不看为好。”

林浅道:“无妨。”

他知道船蛆长什么样子,只是想看看对圣安娜号的侵害程度如何。

哑巴黄用个斧头,没费多大力气就将船板劈了个缝隙,而后用力一掰,船板从中间断裂。

只见截面上,有五六个孔洞,有面条一样的蛆虫顺着洞流淌出来。

这东西就是船蛆。

这东西看着像蛆,其实是一种贝类,而且味道还很鲜美,这么想的话,就不会觉得恶心了。

至少林浅就是这样克服的。

船蛆全都流尽后,林浅接过船板,只见截面上有数个透光大洞,木板最薄处仅有半个手头宽窄。

船蛆以木材为食,会不断降低木材强度,这就是这么厚的一片船板,哑巴黄徒手就能掰断的原因。

若不像现在这样,在干船坞检修清理,过不了一两年,船蛆就会把整个船底啃穿,船只也就进水沉没了。

在发现船蛆的那片船板周围,其他船板也陆续发现船蛆,匠人们纷纷将船板取下,片刻工夫,船底就空了一片。

学徒九道:“舵公,大帆船通体用的是柚木,这种木材含油耐蛀,能有效防船蛆……”

见林浅看向发现船蛆的那处木板,学徒九解释道:“船蛆一旦发现,周围一般都会有,大帆船在海上飘了这么久,只长这一点船蛆,已算很少了。”

船蛆这种东西,热带、亚热带海域最多,圣安娜号在这两处海域,高强度航行了半年,亏的是柚木船体,不然早经不住折腾了。

见林浅没有发问,九接着刚刚的话头道:“可惜柚木产自南洋,南澳岛上没有,所以师父以樟木代替。

这种木料比柚木脆一些,油性也差,好处是一样能防腐防虫,不容易生船蛆。”

哑巴黄听了连连点头,显然徒弟的,正是他想讲的。

九受到鼓励,继续道:“大帆船肋材、护舷木等处则用荔枝木。这种木头防腐防虫又结实,不比柚木差,只是太硬,切削困难,所以仅在关键处使用。”

九的这些,林浅都不太懂,没想到光是选造船的木头就有这么大讲究,果然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做。

林浅又追问关于木料的问题。

据那学徒,不同木料,性质可谓天差地别,譬如南洋最贵的铁木,强度直逼钢铁。

林浅的六分仪,就是铁木做的,使用大半年了,没有一点形变。

而速生的杨木、柳木等,则材质松软、强度差、不耐腐蚀、易开裂、易虫蛀,做海船基本用不上。

可以,木材间的差异,比钢铁间的差异还大,想造大的风帆战舰,光有银子、有技术、有生产力还没用,还得有海量的优质木材。

林浅问道:“那造海船,最好的木材是什么?”

哑巴黄指了指圣安娜号。

徒弟道:“师父,那应该就是大帆船的柚木了。可惜这种木头大明很少,都在南洋安南、木邦一带。”

“哦。”林浅面上没什么表示,暗暗将柚木产地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