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真希望孩子不生病 > 序 南柳巷的“中医情”

序 南柳巷的“中医情”(1 / 2)

南柳巷是我儿时的回忆,因为在13岁之前,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南柳巷10号(早年门牌号为南柳巷22号)是我的外公贾堃购置的院子,我们全家,包括姨妈、舅舅都住在这里。

整个前院都是我们家的,一楼一共有七间房子,中间是花园,种植有两棵香椿树。从我记事起这两棵香椿树就非常高,据说是生大舅时外公亲手栽种的(大舅为1957年生人)。春天,我们全家吃香椿的嫩芽;到了秋天,外公总是收集香椿树的种子——香椿子,把它送给前来就诊的癌症患者,嘱咐患者泡茶或者和中药一起煮,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此外,花园中还种植有一棵丁香树、一棵白石榴树、两棵小叶黄杨树,我总是喜欢吸吮丁香花的蜜,外公也总是收集白石榴的皮,当遇到腹泻不愈的患者,就把晒干的石榴皮送给他,作为外公自创“莲榴汤”的一味药。莲榴汤为治疗腹泻的特效方剂,至今我在临床中仍经常使用,疗效卓著。

因为外公只购置了前院,所以后院和前院之间我们自砌围墙,仍留下了一处空地,外公在这里栽种了两棵香椿树和两株非常大的金银花藤。金银花藤沿着两棵近三层楼高的香椿树顺势而上,壮硕的根茎是我至今见过最大的。金银花藤全身是宝,其花为金银花;其藤为忍冬藤。小时候跌倒摔伤了,外公总是说揪一片金银花的叶子洗干净敷在伤口上,一会儿就不疼了,这可能是我对中医清热解毒药最早的认知了。

二楼一共有两间房,东边的小房间是外公和外婆的卧室,西边的房子要大很多,是外公的书房,中间既是连接卧室和书房的走廊,也是家里的阳台,栽种了一棵无花果树和葡萄藤,还有外公从镇巴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带回来的“毛芋子”,“毛芋子”的学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据外公说这个对人的所有腺体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比如乳腺炎、前列腺炎等。

外公总是让人从长安县(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弄一些料姜石,放在书房外的一块地方。料姜石是止呕的“圣药”,含有大量的硒元素,具有很好的抗癌、防癌作用,外公经常把料姜石送给来求医的患者,嘱患者回家反复沸煮改善水质。外公曾经让一个癌症高发的村子都用料姜石垫井,改善这个村子的水质,这可能就是我最初对净化水质的理解了。

家里每天几乎都是人来人往的,外公只要下班回家,都会有如织的患者前来就诊,外公也从没有拒绝过任何人,总是会耐心地给患者诊治。

外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开始看书,除了上班和给上门求诊患者诊治,直到晚上10点仍在书房看书,这也注定了外公的成功。

外公总是对我们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也伴随我至今,对我们子孙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现在,除了两个舅舅及二姨妈是医生外,二姨夫、表哥、表弟都仍奋战在临床一线。

外公常说自己是一个“公家人”,1985年,他的抗癌研究成果“平消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将此方无偿捐献给国家。除此之外,外公从未对自己的医术有所保留,笔耕不辍,著书近200万字,最后一部书于1996年出版,此时外公已是77岁高龄。他被国家聘任为终身专家,直到79岁才因为身体原因退休。

外公就是我终身的榜样,影响了我们三代人,我的父亲虽然不在医院工作,但早年习武,随针灸大家郭命三先生学习针灸“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是他的座右铭。后随麻瑞亭先生学习,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下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颇佳。

我对麻瑞亭麻老爷的记忆就是到麻老爷家中拜年,他坐在轮椅上给我压岁钱的场景,还有麻老爷家里有非常多的中医书籍。父亲也总对我说:“如果你不当医生,那就对不起我给你攒的这些书。”

还记得高考那年,当我收到陕西中医学院(现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外公兴奋地从南柳巷一口气走到了文艺路来为我祝贺,当时外公已经81岁高龄,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这种精神力量,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传承和被传承的力量。

整个童年时代,外公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外公是在我大学本科毕业的那一年夏天去世的,后面没有机会和老人家继续临症,也是我的遗憾。外公中医儿科的著作有5本,中医肿瘤学的著作有3本,对我后来的从医道路帮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