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02(2 / 2)

大家正在谈说之间,她的婆婆过来,赶快拉了一张破棉袄给她盖上了,说:

“赤身**的羞不羞!”

(小团圆媳妇怕羞不肯脱下衣裳来,她婆婆喊着号令给她撕下来了。现在她什么也不知道了,她没有感觉了,婆婆反而替她着想了。

(大神打了几阵鼓,二神向大神对了几阵话。看热闹的人,你望望他,他望望你。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的。)

有的竟觉得困了,问着别人,三道是否加了横锣[22],说他要回家睡觉去了。

大神一看这场面不大好,怕是看热闹的人都要走了,就卖一点力气叫一叫座,于是痛打了一阵鼓,喷了几口酒在团圆媳妇的脸上。从腰里拿出银针来,刺着小团圆媳妇的手指尖。

不一会,小团圆媳妇就活转来了。

大神说,洗澡必得连洗三次,还有两次要洗的。

(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着秘密。

(果然的,小团圆媳妇一被抬到大缸里去,被热水一烫,就又大声的怪叫了起来,一边叫着一边还伸出手来把着缸沿想要跳出来。这时候,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总算让大家压服又把她昏倒在缸底里了。)

这次她被抬出来的时候,她的嘴里还往外吐着水。

(于是一些善心的人,是没有不可怜这小女孩子的。)东家的二姨,西家的三婶,就都一齐围拢过去,都去设法施救去了。

她们围拢过去,看看有死没有?(若还有气,那就不用救。若是死了,那就赶快浇凉水。)

(若是有气,她自己就会活转来的,若是断了气,那就赶快施救,不然,怕她真的死了。)

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

(闹到三更天才散了场。大神回家去睡觉去了。看热闹的人也都回家去睡觉去了。

(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鸡在架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

(只有远远的狗叫,那或许是从白旗屯传来的,或者是呼兰河的南岸那柳条林子里的野狗的叫唤。总之,那声音是来得很远,那已经是呼兰河城以外的事情了。而呼兰河全城,就都一齐睡着了。

(前半夜那跳神打鼓的事情一点也没有留下痕迹。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因为一点痕迹也并未留下。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

(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

(因为三更已经过了,就要来到四更天了。)

(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沉的睡着,眼睛似睁非睁的,留着一条小缝,从小缝里边露着白眼珠。

(家里的人,看了她那样子,都说,这孩子经过一番操持,怕是真魂就要附体了,真魂一附了体,病就好了。不但她的家里人这样说,就是邻人也都这样说。所以对于她这种不饮不食,似睡非睡的状态,不但不引以为忧,反而觉得应该庆幸。她昏睡了四五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六七天。在这期间,绝对的没有使用偏方,也绝对的没有采用野药。

(但是过了六七天,她还是不饮不食的昏睡,要好起来的现象一点也没有。

(于是又找了大神来,大神这次不给她治了,说这团圆媳妇非出马当大神不可。

(于是又采用了正式的赶鬼的方法,到扎彩铺去,扎了一个纸人,而后给纸人缝起布袋来穿上,——穿布衣裳为的是绝对的像真人——擦脂抹粉,手里提着花手巾,很是好看,穿了满身花洋布[23]的衣裳,打扮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用人抬着,抬到南河沿旁边那大土坑去烧了。

(这叫做烧“替身”,据说把这“替身”一烧了,她可以替代真人,真人就可以不死。

(烧“替身”的那天,团圆媳妇的婆婆为着表示虔诚,她还特意的请了几个吹鼓手,前边用人举着那扎彩人,后边跟着几个吹鼓手,呜咓当,呜咓当的向着南大土坑走去了。

(那景况说热闹也很热闹,喇叭曲子吹的是《句句双》[24]。说凄凉也很凄凉。前边一个扎彩人,后边三五个吹鼓手,出丧不像出丧,报庙不像报庙。

(跑到大街上来看这热闹的人也不很多,因为天太冷了,探头探脑的跑出来的人一看,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就关上大门回去了。

(所以就孤孤单单的,凄凄凉凉在大土坑那里把那扎彩人烧了。

(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她想要从火堆中把衣裳抢出来,但又来不及了,就眼看着让它烧去了。这一套衣裳,一共花了一百多吊钱。于是她看着那衣裳的烧去,就像眼看着烧去了一百多吊钱。

(她心里是又悔又恨,她简直忘了这是给她的团圆媳妇烧替身,她本来打算念一套祷神告鬼的词句。她回来的时候,走在路上才想起来。但想起来也晚了,于是她自己感到大概要白白的烧了个替身,灵不灵谁晓得呢!)

后来又听说那团圆媳妇的大辫子,睡了一夜觉就掉下来了。

就掉在枕头旁边,这可不知是怎么回事。

她的婆婆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

把那掉下来的辫子留着,谁来给谁看。

看那样子一定是什么人用剪刀给她剪下来的。但是她的婆婆偏说不是,就说,睡了一夜觉就自己掉下来了。

(于是这奇闻又远近的传开去了。不但她的家人不愿意和妖怪在一起,就是同院住的人也都觉得太不好。

(夜里关门关窗户的,一边关着于是就都说:

“老胡家那小团圆媳妇一定是个小妖怪。”)

我家的老厨子是个多嘴的人,他和祖父讲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又怎样怎样了,又出了新花头[25],辫子也掉了。

我说:

“不是的,是用剪刀剪的。”

老厨子看我小,他欺侮我,他用手指住了我的嘴。他说:

“你知道什么,那小团圆媳妇是个妖怪呀!”

我说:

“她不是妖怪,我偷着问她,她头发是怎么掉了的?她还跟我笑呢!她说她不知道。”

祖父说:“好好的孩子快让他们捉弄[26]死了。”

过了些日子,老厨子又说:

“老胡家要‘休妻’了,要‘休’了那小妖怪。”

祖父以为老胡家那人家不大好。

祖父说:“二月让他搬家。把人家的孩子快捉弄死了,又不要了。”

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是一个大清早晨,老胡家的大儿子,那个黄脸大眼睛的车老板子就来了。一见了祖父,他就双手举在胸前作了一个揖。

祖父问他什么事?

他说:

“请老太爷施舍一块地方,好把小团圆媳妇埋上……”

<!--PAGE10-->祖父问他:

“什么时候死的?”

他说:

“我赶着车,天亮才到家。听说半夜就死。”

祖父答应了他,让他埋在城外的地边上。并且招呼有二伯来,让有二伯领着他们去。

有二伯临走的时候,老厨子也跟去了。

我说,我也要去,我也跟去看看,祖父百般的不肯。祖父说:

“咱们在家下压拍子打小雀吃……”

我于是就没有去。虽然没有去,但心里边总惦着有一回事。等有二伯也不回来,等那老厨子也不回来。等他们回来,我好听一听那情形到底怎样?

一点多钟,他们两个在人家喝了酒,吃了饭才回来的。前边走着老厨子,后边走着有二伯。好像两个胖鸭子似的,走也走不动了,又慢又得意。

走在前边的老厨子,眼珠通红,嘴唇发光。走在后边的有二伯,面红耳热,一直红到他脖子下边的那条大筋。

进到祖父屋来,一个说:

“酒菜真不错……”

一个说:

“……鸡蛋汤打得也热乎。”

关于埋葬团圆媳妇的经过,却先一字未提。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

我不能晓得这河水

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走了几年了

我问有二伯,那小团圆媳妇怎么死的,埋葬的情形如何。

有二伯说:

“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我问:

“有二伯,你多咱死呢?”

他说:

“你二伯死不了的……那家有万贯的,那活着享福的,越想长寿,就越活不长……上庙烧香,上山拜佛的也活不长。像你有二伯这条穷命,越老越结实。好比个石头疙疸似的,那儿死啦?俗语说得好,‘有钱三尺寿,穷命活不够’。像二伯就是这穷命,穷命鬼阎王爷也看不上眼儿来的。”

到晚饭,老胡家又把有二伯他们二位请去了。又在那里喝的酒。因为他们帮了人家的忙,人家要酬谢他们。

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死了不久,他家的大孙子媳妇就跟人跑了。

奶奶婆婆后来也死了。

他家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为着那团圆媳妇瞎了一只眼睛。因为她天天哭,哭她那花在团圆媳妇身上的倾家**产的五千多吊钱。

另外的一个因为她的儿媳妇跟着人家跑了,要把她羞辱死了,一天到晚的,不梳头,不洗脸的坐在锅台上抽着烟袋,有人从她旁边过去,她高兴的时候,她向人说:

“你家里的孩子,大人都好哇?”

她不高兴的时候,她就向着人脸,吐一口痰。

她变成一个半疯了。

老胡家从此不大被人记得了。

十一

我家的背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桥。人们管这桥叫“东大桥”。

<!--PAGE11-->那桥下有些冤魂枉鬼,每当阴天下雨,从那桥上经过的人,往往听到鬼哭的声音。

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的就到桥下来哭。

有人问她哭什么?

她说她要回家。

那人若说:

“明天,我送你回去……”

那白兔子一听,拉过自己的大耳朵来,擦擦眼泪,就不见了。

若没有人理她,她就一哭,哭到鸡叫天明。

【注释】

[1]天星星:也叫黑星星,学名龙葵。夏季开白花,结出的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后呈黑紫色。

[2]邪令:指驱魔法术。中国旧时医疗不发达,迷信的人认为人生病是中邪,会用一些迷信方法治病。

[3]黄仙:即中国民间传说里的黄大仙,指黄鼠狼精。在传说故事里面,一些黄仙有能力附人的身,让人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严重的还能致命。

[4]兜肚:现称肚兜,在中国古代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

[5]木樽:一种木制的圆凳。

[6]惊风:中医病名。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

[7]掉魂:中国旧时民间的一种迷信说法。旧时迷信的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如果人在受到惊吓后变得恍恍惚惚,称为掉魂。

[8]吊膀子:东北地区方言,指男女之间谈恋爱,带贬义。

[9]抽帖儿的:指道士。中国旧时的道士常为人算命谋生,届时会让人抽签,所以被称为抽帖儿的。

[10]长耳四喜帽:又叫风帽,是中国旧时中老年男子冬季挡风御寒的软帽。用黑布或黑缎制作。帽分左右两片,于当中缝缀而成。戴时帽顶遮至前额,侧兜两颊。

[11]张天师:指道教正一道派系的领袖。相传在汉朝时张道陵创道教的一支,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其领袖皆称张天师。

[12]劈柴柈子:中国旧时家庭用来劈成柴的条状大木块。

[13]腿带:中国旧时用来绑扎收拢裤腿下口用的布条。

[14]红花:一味中药,有活血散瘀止痛的效果。

[15]烟袋锅子:中国旧时东北无论男女常抽旱烟,烟袋锅子是旱烟袋的金属部分,这里引申为旱烟袋。

[16]初一十五的素口:即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不吃荤腥食物。此民俗源于佛教,佛教规定信佛者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要吃斋、诵经、敬佛,类似礼拜日。

[17]过场:指走形式主义,不用心。

[18]《金刚经》:指佛教经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南北朝时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广,其版本变化和被加工的痕迹也最多。

[19]《灶王经》:中国旧时民间流传甚广的一部托名佛经的劝善课本,内容通俗,讲的是灶王爷对大众百姓的行为要求和规范。

<!--PAGE12-->[20]花姐:中国旧时民间传说中认为一些无端病弱容易夭折的男孩女孩是神鬼身边的侍童侍女托生,男孩称为“童子”,女孩称为“花姐”。

[21]翰林:指当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的有学问的人。

[22]横锣:中国旧时有专人(更夫)晚上报时。更夫通常敲梆子或者打锣,每两个小时(一更)巡街一次。三道横锣就是指的三更天,指现在的晚23时至次日凌晨1时之间。

[23]洋布:指用从国外进来的用机器织的平纹布,比土布(中国传统手工织布)细软。

[24]《句句双》:中国传统乐曲,用唢呐吹奏,常出现在喜庆场面上。

[25]新花头:方言,指新花样。

[26]捉弄:折腾,糟蹋。

<!--PAG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