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也是作者的反语,他用实际的反抗行动为奴才指明了改变苦难现状的道路,他的反抗行动是真正能改变奴才的苦难现状的,但却遭到了奴才的误解和反抗。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结尾以奴才得到主人的夸奖而自鸣得意,预示着奴才的不思反抗,甘受统治者统治的命运不会改变。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美文解读
文章采用寓言的手法,通过“奴才”因为受到统治者“主人”的残酷剥削而到处流泪诉苦并得到“聪明人”和“傻子”两种不同的帮助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奴才”如果不成为富有反抗统治者精神的“傻子”,就会成为统治者的帮闲“聪明人”,永远继续着“奴才”的命运。文章使用反语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主题,赞扬“傻子”对统治者的反抗,批评“奴才”和“聪明人”对于统治者的顺从。
统治者眼中的“傻子”实际上是人民大众中的“聪明人”,他们敢于反抗统治者的统治,掌握自己的命运;统治者眼中的“聪明人”实际上是人民大众中的“傻子”,他们不敢反抗统治者的统治,只能成为统治者的帮闲;统治者眼中的“奴才”永远都是“奴才”,安于现状,不思反抗,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简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