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很多文人避走较为安全的香港。戴望舒此时在香港主持《星岛日报》的副刊《星座》。他在创刊词中写道:“‘星座’现在寄托在港岛,编者和读者当然都希望这阴霾的日子早些终了。晴朗固好,风暴也不坏,总觉比目下痛快些。‘星座’将忠实地代替天上的星星,与港岸周遭的灯光尽一点照明之责。”正因此种办刊宗旨,1941年在日军侵占香港及南洋诸岛,诗人也因主持《星座》副刊“对抗皇军”的罪名被捕入狱。《狱中题壁》原载于《新生日报》,写于1946年。诗人以诗明志,展示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这一时期作品后来被收入1948年出版的《灾难的岁月》。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我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诗人有明确的赴死准备,他并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他对日军充满着“深深仇恨”。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1]
他怀着的深深[2]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诗人用明快的笔触描写着胜利到来的那天,并且这成为他“唯一的美梦”。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3]
掘起他伤损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