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日(2 / 2)

他老是饶舌的,虽则他已归于永恒的沉寂,

而他带着忧郁的微笑的长谈使我悲哀。

诗人是悲哀的,生活的艰辛与命运的颠沛流离让他无法照顾友人的家眷,这一点诗人是愧疚的。但是他仍用自己的方式真诚地怀念着死去的友人,诗在结尾处体现了诗人对于这段友谊的感觉,这是“柔和”而持久的怀念。

我已不知道他的妻和女儿到哪里去了,

我不敢想起她们,我甚至不敢问他,在梦里,

当然她们不会过着幸福的生涯的,

像我一样,像我们大家一样。

快乐一点吧,因为今天是亡魂的祭日;

我已为你预备了在我算是丰盛了的晚餐,

你可以找到我园里的鲜果,

和那你所嗜好的陈威士忌酒。

我们的友谊是永远地柔和的,

而我将和你谈着幽冥中的快乐和悲哀。

诗歌鉴赏

作为一首悼亡的诗,这首诗显得太过平淡与冷静了。但是作为诗人后期的作品来说,这首诗正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字驾驭能力。诗人并没有具体描写友人的过往,而是描写了他记忆中的友人的形象,他“忠诚”的目光,“熟稔有劲”的声音,“饶舌”的习惯,这些特点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活泼、有旺盛生命力的青年形象。但是,这些记忆只能留存于诗人的印象之中,通过诗人的感受来传递着死者已矣,生者长哀的悲凉。诗人清楚地记得友人已故六年,但是他却难以忘怀,能清晰地回忆起友人的音容笑貌。对友人的祭祀并不是说明诗人是一个迷信的人,此时有仪式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一种情感的宣泄、精神的寄托,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在诗人的梦中,他甚至不敢问友人,他深切的思念之情只能通过为友人准备“在我算是丰盛了的晚餐”来表达。这种绵绵的思念,若不是骨肉手足,若不是至亲好友,他们过往的点滴还会有谁能记得呢?由此可见,诗人对于友情的忠诚与珍视。诗中的情感平淡而持久,压抑在平静的文字之下的,正是诗人真诚的朋友情谊。